鞭炮聲稀議環保
摘要:人民日報說道:鞭炮聲稀議環保 鄧建勝 城市上空稀落的鞭炮聲,說明經濟發展能為生態環境改善創造條件。徹底消除隱患,要有既能體現年俗又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 春節
人民日報說道:鞭炮聲稀議環保
鄧建勝
城市上空稀落的鞭炮聲,說明經濟發展能為生態環境改善創造條件。徹底消除隱患,要有既能體現年俗又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
春節期間北京稀稀落落的鞭炮聲,讓我感到有些意外。小區設的一處鞭炮燃放點,春節七天總共就三四撥人放了鞭炮。小區保安說,要是前幾年,僅除夕晚上,就是好幾十家人排隊燃放鞭炮焰火。
各地的新聞報道也證實了筆者的感受。今年春節期間各地放鞭炮的少了,與往年同期相比,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數量也明顯減少,空氣污染程度有所減輕。
這是不少城市多年來提倡禁放的可喜成果,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環保意識提升的可喜表現。
放鞭炮是千百年來的年俗,要表達的是喜慶和熱鬧。近年來,在城區放鞭炮卻由“喜”變“患”。
隨著人口的集中和城市規模的擴大,放鞭炮這種在農耕社會傳承多年的年俗,與現代都市文明和管理的要求顯得格格不入。現代城市的空間布局和迥異于農村的居住格局,導致傳統的鞭炮焰火容易給城市帶來安全隱患和噪音、粉塵污染等問題。在城市環境負荷本來就很大的情況下,鞭炮產生的巨大噪音和粉塵,讓城市污濁的空氣雪上加霜。今年鞭炮聲漸稀,是都市發展的環境要求使然。
這也是環境硬約束促使人們環保意識增強的例證。記得十幾年前,春節期間的隆隆炮聲,背后往往有炫富、斗富心里作祟——你放1萬響,我非得放3萬響把你的勢頭壓下去。如此這般,導致整個街區硝煙彌漫,不得安寧。但經過這么多年經濟快速增長,人們已經逐漸從長期物質匱乏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許多人看淡了一些外在的、張揚的東西,而更加理性地表達自我存在感。
城市上空稀落的鞭炮聲,有力地說明一個道理——經濟發展能夠為生態環境的改善創造條件。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很多事實都證明,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不是針尖對麥芒的勢不兩立,而能互為條件,相互促進。比如,水土保持。記得三四十年前的老家贛南,滿眼都是赤砂和光禿禿的山,植被破壞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導致“興國亡國、寧都遷都”(興國、寧都為贛南的兩個縣)的尷尬。但隨著人口大量進城以及沼氣、液化天然氣大規模替代薪柴,如今的贛南滿目蒼翠,家鄉的親友,反而為猖獗的野豬禍害莊稼而發愁。
當然,目前大多數城市禁放的效果,與居民的愿望還有差距,節日期間鞭炮污染和擾民問題還大量存在。城區移風易俗,至少有兩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加大宣傳,讓少放甚至不放鞭炮潛移默化為都市居民過年的自覺行為;二是研制既能體現年俗傳承又能兼顧現代城市環保要求的替代品。近年來,一些地方興起的環保鞭炮、電子鞭炮,就是讓節慶放炮由“患”回“喜”的好探索。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