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主招生政策8大變化的應對之策
摘要: 至2014年12月7日以后,網上就有多個關于自主招生的政策解讀的版本,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看哪個才好!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自主招生政策的相關變化,具體內容如下:
至2014年12月7日以后,網上就有多個關于自主招生的政策解讀的版本,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看哪個才好!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自主招生政策的相關變化,具體內容如下:
從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內容來看,作為國內知名的升學規劃機構圣達信升學規劃研究院第一時間就分析研討,無論是明線的政策,還是暗藏的玄機,都逃不過我們專業老師的法眼。讓我們一起梳理下8大變化中,考生和家長如何應對?
變化一:高考后的考核明確,錄取要求框定
這次教育部《意見》也明確了2015年自主招生高考后的考核要求,“考核由試點高校單獨組織,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要合理確定考核內容和形式,重點考查考生的學科特長、創新潛質。充分發揮學科專家的作用,探索完善科學、有效、簡便、規范的考核方式。如需筆試,考試科目原則上一門、不超過兩門。
據此,我們分析認為在2015年自主招生改革動作之大,時間之緊的情況下,大多數高校最多也就考核一門,甚至不考筆試,更多看重平時的綜合表現、成績以及面試。而且即便考核,也很可能按照不同學科的特色設置不同的自主招生考試方式。比如,數學系的考生由數學系來測試,文學系的考生由文學系來測試。武漢大學已表示會采用此種模式。
此外,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試點高校要在各省高考成績公布前(最晚6月22日前),確定入選資格考生名單、專業及優惠分值。《意見》要求,入選考生高考成績總分錄取要求,原則上不應低于考生所在省(區、市)有關高校同批次同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還有就是對于個別優秀考生,破格錄取。
變化二:高考加分項目明顯取消,凸顯自招加分“含金量”
前幾天,教育部聯合5大部門共同發布《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根據這份《意見》,從2015年1月1日起,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以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5類高考加分項目將取消。這樣一來,以往拿著以上各類獎項加分的考生,將會失去了競爭優勢,比如,以往北京市三好學生能獲得10分加分。但是,我們從以往北大清華的錄取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來,80%以上考生都含有各類加分。回到2015年高考考場的競爭來看,如果能拿到自主招生的加分,將會對于沖擊985名校更加有利,加分顯得更加寶貴。
變化三:自主招生改為高考后,申報工作還在高考前
2015年自主招生改為高考后,這個政策已經是明確的,已經讓家長和考生吃了“定心丸”了。不過這次《意見》中更加細化了具體的時間節點,同樣備受關注。比如,在2月底前各高校發布招生簡章,3月份考生提交申請材料,4月份高校審核考生材料,4月底前公示通過名單,6月10日至22日高校考核,高考出分前確定入選資格名單。在確定了具體的時間節點后,考生和家長就在等2月底前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章程,看看都有哪些具體細則了。
值得注意的是,2月底前公布招生章程這個時間節點,正值高三學生期末考試,以及中學開始放寒假,高校也陸續放寒假。一過完年也就3月上旬了,就開始申報了。其實看來,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要準備的申報材料還是盡量及早準備。也就是說,2015年自招家長要承擔的工作量加大了,父母有時間幫助孩子準備自招各種材料,孩子就有可能占據更多的機會。因此說,自主招生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是“拼孩子”,事實上更是“拼父母”。另外在4月底前才公布初審結果,而這時正值考生高三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一模”考試。如果自招的初審失敗,多少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情緒。
變化四:高校不能向中學分配名額,不意味著“校薦”就完全取消
在這次教育部《意見》中規定,高校自主招生是對現行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的一種補充,要著力解決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掐尖”、“小高考”等問題。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考生向試點高校提出申請,考生所在中學(單位)或原畢業中學、社會團體或專家個人等均可實名提供推薦材料并對其真實性負責。
在以往中備受關注的“校薦”就沒有了嗎?同樣優質的學生該如何申報自主招生?其實,我們分析猜想,雖然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但不代表中學不能向高校推薦優質考生。也就是說,中學會參考往年本校所能拿到某所高校給與的校薦名額,會推薦一定數量的優質學生,也變相與算是“校薦”。還有一種情況,即便中學不這樣做,高校在具體的招生章程中,也會設定一定的“門檻”,讓部分優質學生“跳到自己的碗里來。”
變化五:自招聯盟取消不代表不合作,填報志愿也有啟示
在之前的自招改革中,已經明確了2015年自主招生鐵定取消聯盟,也就是往年的“北約”、“華約”、“卓越”、“學院路”等聯盟將不復存在,而各個高校也將改為單兵作戰。但是,取消了自招的聯盟,并不意味著這些聯盟不合作。
在今年10月17日,卓越聯盟2014年校長聯席會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辦,會議確定,將根據聯盟各校的任務分工,由各牽頭學校負責,對聯盟各合作領域工作進行梳理,在校長聯席會議期間總結匯報。會議還明確,聯盟將繼續秉承“追求卓越、資源共享”的原則,每年打造一至兩個中心工作,形成合力,重點推進。
另外一個給我們家長的啟示是什么?也就是在最終的填報志愿中,對于關注人文社會學科的考生,可以更多考慮“北約”陣營的高校,對于關注工科的考生,可以更多考慮“華約”和“卓越”聯盟的高校。當然,關注行業黃埔院校,就可以考慮“學院路”院校聯盟。當初結盟合作,是有其原因的。
變化六:中西部農村地區適當傾斜,給更多寒門學子機會
在這次教育部《意見》中規定,“試點高校組織相關學科專家認真審核,合理確定考生名單,向中西部、農村地區適當傾斜。”這讓我們看到國家正在讓更多寒門學子、欠發達地區的學子中的“偏才怪才”,也有機會通過自主招生加分,入讀更優質的高校。
在往年的自主招生中,已然有不少類似的傾斜政策。比如,“自強計劃”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自強計劃是由清華大學主導的自主選拔計劃,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6所知名高校將共同實施針對全國農村學生的自主選拔“新百年自強計劃”,為寒門學子創造更多進入名校的機會。2014年的“自強計劃”從以往只能報一所學校,改為可6選3,并首次將全國鄉鎮農村中學納入招生計劃。
類似的政策,還有像北京林業大學在自主招生中設立的“樹人計劃”,面向特定地區、特定中學招收符合條件的農村戶籍考生。招生的專業也是以農林專業為主,比如林學類、草業科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這樣讓他們學有所成,更好地為家鄉造福。
2015年自主招生教育部已經確定了“紅線”,想必各高校招辦正在抓緊制定自招細則,具體何去何從,我們還要再稍等一段時間,給高校有個消化的時間。作為2015年考生和家長來說,無疑自主招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但是當下還是一邊要靜候細則,更重要的是調整心態,積極備考才是王道。
變化七:增加自招錄取批次,北京考后知分報考做實
在這次教育部公布的政策中,已經明確“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組織本省(區、市)有關考生單獨填報自主招生志愿。”這也就明確表明,在以往錄取批次中沒有單獨設立“自主招生錄取”批次的省市,在2015年都會統一“動作”。其實以往天津市高考填報志愿批次中,就已經有這樣的先行者了。
當然,從這個政策來看,作為多年從事高考志愿填報研究的我們,從中“嗅出”了特殊的“味道”,那就是北京2015年高考志愿填報模式,將鐵定為“考后知分大平行”填報模式。之前有媒體曾吹過風,但官方又跟著辟謠,到最后卻沒有了聲音。那從這次教育部公布的政策來看,北京志愿中肯定會設有“自主招生錄取”批次。同時,按以往一些省份(如新疆)考后估分填報志愿方式經驗來看,在高考一周后就開始讓考生估分進行志愿填報,而且至少給考生留足有一年以上的考試估分經驗,讓考生更好適應考后估分填報。因此,我們可以大膽論斷2015年北京高考志愿填報肯定會是知分填報。
2015年北京志愿填報改為考后知分,這樣平時糾結于“市排名多少”的困惑就不再有了,因為孩子高考填報志愿時已經明確知道分數在全市文理科的具體排名。而且不會取消批次,本科仍然分為一本、二本、三本,每個批次內所填志愿都是平行關系,計劃每批次可填6至8所院校。這樣讓考生和家長填報志愿時更大膽,風險也更小了,心里也更有底了。
變化八:自招定位更加精準,偏才怪才更有機會
這次教育部對于自主招生選拔人才有了更加明確的定位“選撥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即‘偏才怪才’”。不少高校招生辦主任認為,2015年自主招生回歸了它設置的初衷。武漢大學招生處負責人王福稱,高校自主招生本來就不是為那些可以通過高考入學的考生準備的另一條通道。
另一方面,《意見》特別提出一點:“對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特別突出的個別優秀考生,經向社會公示后,由試點高校提出破格錄取申請,經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核準后錄取。”說白了,過去個別在某個學科上出類拔萃但高考不到“一本線”的學生,無緣名校。今后,這類真正的“偏才怪才”也有可能被名校錄取。以后類似于蔣方舟這樣的“偏才怪才”將會更多涌現出來。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北京晨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