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墓
摘要:李斯墓位于上蔡縣城西南6公里處,李斯樓村東南,上駐公路東側約1.5公里處,高為57米。李斯墓呈圓形封冢,東西寬22.5米、南北長27米,封冢為層層夯筑,夯窩較大。墓前立有碑
李斯墓位于上蔡縣城西南
李斯墓呈圓形封冢,東西寬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上蔡即今上蔡縣,古時屬楚。)秦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后人譽為“千古一相”。他“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成后西入秦國,被秦王嬴政先任為長史容卿,后任為廷慰,成為“用事大臣” (《史記·秦始皇本紀》)。在軍事上,李斯輔助秦王嬴政滅韓、趙,并燕、魏,吞楚、齊,以十年時間而統一天下,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開辟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在政治上,全國統一以后,秦始皇任用李斯為丞相,他輔助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社會管理制度。他輔助秦始皇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錢幣等,使國民在文化意識、經濟流通、社會禮儀等方面的思想意識達到高度統一,從而推動了當時大秦帝國的發展。李斯的文章被魯迅譽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其《瑯琊刻石》、《秦山刻石》、《嶧山石刻》是中國書法史上難得的精品,被張懷瓘譽為:“小篆入神,大篆入妙。”秦始皇死后,李斯被趙高陷害,腰斬于咸陽,被安葬于蘆崗腳下的汝河之濱,即今天的李斯樓村東南。李斯死后,趙高派人到上蔡李斯故居挖地三尺,現在上蔡尚存有 “李斯坑”、“李斯井”等遺跡。
李斯輔助秦始皇,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封建集權制國家,他廢分封,置郡縣,明法度,定律令,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為秦王朝的政治改革、經濟發展和文化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秦代歷史上同商鞅、呂不韋一起被列入《史記》列傳的人物中。商鞅變法為強秦之功,呂不韋輔國為富秦之功,而李斯在此基礎上幫助秦始皇完成統一六國的千古偉業,因此李斯被史學界稱為“千古一相”。2000年9月,李斯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鄒冬梅 輯自市政協文史委《天中記憶·文化卷》)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