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發:建設美麗新家園的引路人
摘要: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宋三星走進上蔡縣黃埠鎮常莊村,這里綠樹環繞,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戶戶通”連接著漂亮舒適的農舍。村民李國民高興地說:“這一切要感謝我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宋三星
走進上蔡縣黃埠鎮常莊村,這里綠樹環繞,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戶戶通”連接著漂亮舒適的農舍。村民李國民高興地說:“這一切要感謝我們的好書記——呂志發。是他引領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44歲的呂志發是鄉鄰眼中的致富能人。2005年,常莊村“兩委”班子換屆改選,全村黨員、群眾將信任票投給了這個為人厚道的年輕人,呂志發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扛起了帶領群眾致富的重擔。
懷著“讓村民盡快過上好日子”的樸素愿望,呂志發爭取到農田水利及配套建設項目,全村新增設變壓器3臺,架起線路2000余米;新建橋涵20余座,新打配套機井39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00余畝,新增旱澇保收農田1400余畝。他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特色種植產業,并從省、市請來專家和技術員為村民手把手傳授種植、養殖技術。幾年來,在呂志發的帶領下,該村先后組建了豐和生豬養殖合作社、豫海種植合作社等3個特色農業專業合作社,新建蔬菜大棚50余座,并成功建起日光恒溫玻璃鋼瓜菜育苗大棚,每次可育苗18萬株。豐和養殖合作社年出欄生豬2萬余頭,帶動87家養殖專業戶走出一條“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養殖和種植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在搞好種植、養殖的同時,呂志發利用村農民技校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并組織全村青壯年勞力勞務輸出500多人,建立瓜果經紀人隊伍200余人。村民致富門路拓寬了,眼界開闊了,有的還成了創業有成的大老板。常莊村宋莊組的宋海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通過外出打工積累的資金和經驗,如今已在北京創辦了自己的園林綠化公司和汽修廠。據了解,近年來,呂志發共幫助10多戶貧困家庭渡過了難關,資助困難群眾現金和物資數萬元。
2005年,呂志發剛上任時,常莊村是省扶貧開發重點村,村委會總共有4間破瓦房,村里的道路“晴天塵土揚,雨天路泥濘”,出行難成了群眾生活的攔路虎。
怎么辦?一向不服輸的呂志發召開村“兩委”班子會、黨員會和群眾代表會,統一大家的思想認識,開始了改變村容村貌的大動作。說干就干!沒有資金,他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聯系家鄉在外創業有成人士集資捐款;沒有人手,他走家串戶號召村民齊心協力出義務工。幾年來,通過不懈努力,常莊村修建村內道路
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呂志發利用文化廣場、農民技術培訓學校、新農村書屋等陣地設施,積極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他個人出資5000元購置器材和服裝,成立了村文藝表演隊和腰鼓隊,并組建了一支有黨員參與的志愿者服務隊,農閑時宣傳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和好人好事,傳遞社會正能量;農忙時幫助困難農戶、留守老人收割播種,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為了讓村里的留守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2011年,呂志發托關系找熟人,引進社會資金600萬元,新建了常莊村弘毅小學。之后,他又聘請教育界退休的資深人士擔任校長,公開招聘一批社會和家長認可的好老師,確保了學校的教學質量。
青春無悔,奉獻無悔,呂志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他先后被評為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個人、省農村致富帶頭人、市級勞動模范、縣級五一勞動獎章、縣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等。常莊村也先后獲得全省生態文明示范村、全市新農村建設科學技術示范村、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縣平安建設先進村等稱號。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