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改更要作風改
摘要:新華社記者 呂夢琦 李建平 16日,《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及《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公布,標志著全國范圍公車改革全面啟動。按
新華社記者 呂夢琦 李建平
16日,《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及《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公布,標志著全國范圍公車改革全面啟動。按照新方案,將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
正值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時,順應群眾呼聲,中央強力治理車輪上的腐敗和浪費,彰顯的是深化改革的勇氣,意義非同一般。
回顧中國公車改革的歷程,如果從1994年中辦、國辦聯合頒發《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算起,已經“摸著石頭”探索20個年頭了。20年間,有多份中央文件涉及公車改革,一些地方和部門也進行過各種公車改革的實踐,但大部分或陷于沉寂,或效果不佳。究其深層次原因,還是一些干部享樂主義和崇尚奢靡的官本位思想作怪,當改革觸及本身利益時,動力就不足了。
長期以來,一批黨員干部丟掉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追求奢靡享樂,公車要超標買大排量、高配版;不給派車就不下基層;有的領導干部甚至有“三駕馬車”:城里坐轎車、下鄉坐大排量豪華越野車、考察坐高檔商務車;還有的甚至將公車當私車隨便用。久而久之,一些干部屁股坐得軟了,步子邁得少了。便宜占慣了,自然也就吃不了苦,不愿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這種“轎子抬出的老爺作風”不僅拉開了與群眾的距離,更弱化了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引發群眾強烈不滿。
應當看到,公車改革固然可以改變現有公車使用管理制度,大幅度降低相關行政經費開支,減輕財政負擔,但公車改革的意義絕不僅限于此。公車改革最終目的還是要推動干部轉變作風,革除掉一些干部身上的“老爺作風”,推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走向深入。
公車改革既是改制度,更是改領導干部頭腦中的“官本位”意識和虛浮作風。所有參與此次改革的機關和單位,都應該認清公車改革的深層意義,不管改革涉及的面有多廣,推進的難度和壓力有多大,都要堅決落實中央決定,將公車改革方案執行好。同時也要強化信息公開,暢通監督渠道,防止公車改革出現陽奉陰違、國有資產流失等情況。(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