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伏羲畫卦亭
摘要: 白圭廟,位于上蔡縣城東15公里處的白圭廟村。相傳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率領部落族人沿黃河中下游東遷,建都于陳(即今河南淮陽)。后南游至古蔡時,夜夢仙女帶他飛到
白圭廟,位于上蔡縣城東15公里處的白圭廟村。相傳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率領部落族人沿黃河中下游東遷,建都于陳(即今河南淮陽)。后南游至古蔡時,夜夢仙女帶他飛到古蔡東方三十余里處。只見此處蓍草叢生,靈龜發光,猶如人間仙境。伏羲隨夢境尋至此地,果見蓍草茂盛,靈龜出沒。蓍草一根百莖,葉綠花紫,異香沁人心脾,“夜晚觀之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白龜守之”。白色靈龜已有千年之久,伏羲視之為神地,就運用蓍草之莖與白龜之甲在此始創先天八卦,肇啟華夏文明,遂名此地為蔡。后人為感念伏羲,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伏羲廟。后又稱白圭廟,又名白龜廟。
白龜廟,始建于漢代,宋時稱羲皇城,明時稱羲和寨。當時內建有占地6萬平方米的一廟一城。其寨東西寬800米,南北長1200米,四面各建有城門,雙道護城河。白龜廟廟門向南,門前有玉帶河,橋頭立有“蓍臺”石坊。向北正中,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伏羲大殿,后有三皇閣,閣西有垂花門通蓍草園,園中有先天八卦亭一座。羲皇城歷代多次遭受破壞,現存廟內部分古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重修,1985年,上蔡縣人民政府進行了修繕,2004年,由當地居民引資重修了白圭廟,改名為伏羲祠。祠內現有伏羲殿三間,伏羲大殿前蓍草園一圃,龍王殿三間,禪房九間,東廂房三間,西側有伏羲畫卦亭一座。伏羲畫卦亭史稱造文字之先,創中華民族文明之始。畫卦亭建于高2米的八角形磚臺之上,亭為八角攢尖琉璃瓦頂,青石圓柱,分立于八角磚砌臺基上。亭檐下刻有“乾、坤、震、艮、巽 、離、坎、兌”八字,象征八卦。亭門南開,兩側有青石條框上刻有楹聯:“仰觀俯察一畫明天地之道,數往知來六爻發古今之藏。”亭旁刻有東漢蔡邕題寫的“伏羲畫卦碑”一通。遺存至今的蓍草,歷數千年盛而不衰。民間傳說蓍草可驅兇避邪,招祥納福,蓋尸防腐,醫治沉疴雜疾。成書于戰國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均把蓍草列為藥中上品,世稱祥瑞神草。
白圭廟廟會起源于明代,是豫南當數首屈的一大古廟會。每年農歷3月15日至25日的廟會期間,戲演連場,晝夜不息。各類貨行劃市成街,連綿數里。四鄰諸省的商賈云集于此,入廟祭拜的香客如潮,上會人數逾十萬之眾。歷年的每月初一、十五日,均有善男信女群集朝圣拜祖,連年不輟。2008年,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