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衛星落實地
——探訪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
摘要:本網訊(記者 胡殿文)鉤沉歷史,往往發人深省。在中原盆景嵖岈山腳下,就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標本。從寂寞到輝煌--衛星人民公社在這里橫空出世10月30日上午,老天起霧,云遮
本網訊(記者 胡殿文)鉤沉歷史,往往發人深省。在中原盆景嵖岈山腳下,就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標本。
從寂寞到輝煌--衛星人民公社在這里橫空出世
從遂平縣西行
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人民公社"一詞成為中國各種媒體上的"熱詞"。直到今天,人民公社對中國人,尤其對中國農民帶來的深刻影響,依然殘存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生活中。曾經因"2.9畝小麥試驗田,畝產小麥3530斤"于
"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員都是藤上的瓜,瓜兒離不開藤,藤兒離不開瓜。。。。" 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的大集體和大家庭,它集工農商學兵于一體、吃公共食堂、私有財產歸公……社員們忙時吃干,閑時吃稀,不忙不閑時半干半稀。據史料記載,
據隨行的當地文史學者李玉新介紹,人民公社在經歷了喧囂之后,很快陷入沉寂和孤獨,以至于今天只能看到它的影子。確屬如此,據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檔案資料顯示,在它存在的20多年時間里,真正"風光"的歲月最多兩年時間,它的"魅力"應該勉強維持到1961年前后。因為,它曾經紅紅火火的公共食堂,在1958年到1961年經歷了由生而滅的全過程。人民公社成立1年多后,教師、醫務人員的工資已難以為繼,到1962年這些政策基本形同虛設了。隨著老師的減少,小孩子多半不再上學,群眾生病大多自采草藥治療。食堂散伙了,幼兒園沒了,老師走了,醫生少了,群眾干活沒了積極性,收入當然也低了,公社基本上剩下了一個空殼兒。
從浮夸到求真--特色旅游名鎮在這里應運而生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人民公社開始著力恢復生產。
1984年,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改名為嵖岈山鄉。
2006年,公社舊址被國家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公社舊址開始大規模保護性重建,同時開始規劃旅游基地。
2009年,公社舊址被確定為"共和國地標"。
據陪同的嵖岈山鎮黨委副書記鄭念介紹,公社舊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研究歷史、探索體制改革、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絕好教材。
如今,天下第一人民公社"悄無聲息,"衛星上天"之后又落到平地之上。?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靜靜地躺在國家4A級嵖岈山風景名勝區身邊,默默地守望著日新月異的時代。秉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路線的嵖岈山人,不再走"假大空"的老路,不再追求表面上的榮耀,而是從當年鬧劇中汲取教訓,從本地實際出發,保持淡定,保持清醒,把目光定格在發展特色旅游上。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投資建設,"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成了嵖岈山新的名片。
驅車前行,記者看到了新建的魏樓新型農村社區,一排排整齊寬敞的樓房拔地而起。充滿民俗風情的農家賓館,主人正熱情地招攬顧客。遠眺嵖岈山,它正以新的姿態笑迎四方賓朋。
魏樓社區緊鄰嵖岈山溫泉小鎮,原是市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范村,2012年調整為萬人社區試點。社區規劃占地365畝,整合搬遷魏樓、窗戶臺、楊店3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目前,社區一期工程已經建成使用,搬遷入住兩個自然村67戶;二期工程建成后可接納數百戶村民搬遷入住。社區采取連體別墅式規劃布局,配套設施齊全,環境綠化優美。自打搬進了新居,張國宇老漢就開啟了他的全新生活方式。每天早晨,他都要早早起床,到小區四下走一走,伸腰踢腿,活動筋骨。張老漢說,現今趕上了好日子,就要好好活出滋味來!現在搬進新社區,房子大了,掙錢多了,生活好了,各方面條件都比過去強很多。
近幾年,嵖岈山鎮把人民公社舊址保護開發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投入100多萬元用于舊址保護開發工作,確保了衛星人民公社舊址博物館對外開放。該鎮借梯上樓,借力發力,大力發展旅游業。嵖岈山鎮著力抓好衛星人民公社水庫游覽區規劃和招商開發。人民公社水庫位于象山與獅子山之間,是萬余名公社社員萬眾一心建造而成的水利工程。水庫以水中有山、山中有水為特色,使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2010年,嵖岈山鎮全省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這是繼2007年該鎮獲全省"歷史文化名鎮"之后的又一張金字招牌,標志著嵖岈山鎮旅游發展有了新引擎。
嵖岈山溫泉小鎮是駐馬店市旅游重點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16.8億元,其中大部分建筑在嵖岈山鎮,目前正致力于打造以山地休閑度假為特色的旅游集聚區。嵖岈山鎮正以完整的人民公社文化、綺麗的自然美景、濃郁的田園風光、充滿民俗風情的農家賓館、神奇的海眼泉水等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四方游客。
從天上到人間--苦難輝煌在這里警醒世人
歷史總是在螺旋式地上升,在曲折中發展。從人民公社到嵖岈山鎮,從高產衛星到富裕美麗的中州名鎮,嵖岈山人不斷尋路,而起起伏伏、彎彎曲曲的探索之旅,正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嵖岈山人按照"農業穩鄉、養殖富鄉(鎮)、開放帶鄉(鎮)、科技興鄉(鎮)、商貿活鄉(鎮)"的總體思路,建設著自己的家園。全鎮7000戶村民中擁有小轎車、貨車、拖拉機等6000余輛,土坯房早已被磚瓦房和樓房替代。公社時期人們"喝羊肉湯、吃白面饃,吃扁食(餃子)"的愿望終于在同樣平常的土地上實現了。昔日視自行車縫紉機手表為奢飾品的人們,今天住上了樓房,用上了自來水,開上了轎車。昔日夢想“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在今天早已不是個事,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程控電話交換機進入尋常百姓家。
一大二公靠不住,浮夸蠻干沒出路。順應時代變遷的新需要,招商引資,借力發展成了這里快速致富、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今年上半年,嵖岈山鎮引進和續建項目9個。其中,投資7000萬元的梅園項目已完工;魏樓社區二期工程、嵖岈山鎮中心社區公社新家園、半山楓林二期、千畝葡萄園、千峰寺度假區項目、海眼泉綜合開發項目正在建設中。投資986萬元的魏樓村徐堯至劉百川道路整修、紅石崖村孫剛堯半拉山李莊道路整修等6個社會無償捐助項目已建成。
歷史是本教科書。她真實生動具體,她千回百轉,跌宕起伏;她時而喧騰,時而寂靜,時而平實;她蕩氣回腸,深可玩味,閱之不倦。從第一個人民公社到嵖岈山溫泉小鎮,從一大二公到新型社區,從衛星上天到溫飽有余,從回頭看看,不由得讓人心生感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魏樓社區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尊重群眾知情權 調動了群眾積極性。在選擇建設模式上,開展問卷調查,就社區建設方案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采納合理化建議18條,確定了"自建為主、扶持為輔"的建設模式,通過群眾集資、項目補助、集體配套、企業墊資等渠道籌資建設魏樓新型農村社區。在選擇安置模式上,按照"分批建設、分批安置"的原則,以有序搬遷、和諧搬遷為出發點,讓急需住房的村民率先入住,之后安排拆舊房住新房的村民,最后鼓勵外村群眾前來居住,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認可。
為讓土地流轉后的農民有出路,嵖岈山鎮不是簡單地補償了事,而是把"產業為基、就業為本、生計為先"的要求落到了實處。新社區按村里人口分配,每人
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淀后,才能夠看得更加清晰。人民公社的歷史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深入思考我們當初是從哪里出發的、為什么出發的,接受思想洗禮,探索民富國強的道路,有利于更好地大踏步地前進。
但愿不再折騰不再喧囂;
但愿不再浮夸不再瞎指揮;
但愿把求真務實實干興業銘記心中;
但愿在新常態下我們不再走老路邪路!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