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莊鎮秸稈循環生金富鄉民
摘要: 本報訊 (通訊員 鄧春喜 鄭仰黛)在糧食主產區,如何有效制止農作物秸稈焚燒現象發生,使秸稈得到綜合利用?確山縣留莊鎮的做法是:通過引導廣大農民大力發展草腐型食用菌種植業,形成一個以秸稈綜合利用
把秸稈變成食用菌。確山縣留莊鎮是一個農業鄉鎮,全鎮耕地面積10.1萬畝,每年產各類秸稈4.5萬噸之多。其中,小麥、水稻等可用作草腐型食用菌栽培原料的秸稈近1.5萬噸,利用農作物秸稈發展草腐型食用菌優勢十分明顯。為從根本上禁止秸稈焚燒,有效利用秸稈資源,該鎮通過多方考察論證,認為發展草腐型食用菌,既能有效利用本地豐富的秸稈資源,又避免了發展木質型食用菌給林業帶來的破壞。為此,該鎮在分析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把產品附加值高、技術較易掌握的雙孢蘑菇、雞腿菇栽培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
在雙孢菇生產中,該鎮積極鼓勵干部職工帶頭建菇棚,主動為群眾作表率,全鎮干部職工建菇棚45座。“干部棚”讓廣大農民消除了思想顧慮,大大激發了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的積極性。目前,全鎮已發展雙孢菇、雞腿菇、平菇等食用菌棚371座。去年8月份以來,全鎮食用菌種植消化秸稈32137.5噸(相當于20250畝地產生的秸稈)。
把食用菌做成產業。該鎮食用菌種植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秸稈利用率,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發展草腐型食用菌,牛糞是不可缺少的原料。目前,全鎮已建成標準化養牛小區22個,肉牛存欄量達7800頭,可實現“牛糞效益”260余萬元。人見人煩的臭牛屎,成了出金換銀的“香餑餑”。同時,該鎮養牛業的發展,又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了新的空間。
秸稈產業成了“雪花銀”。為了做大做強秸稈產業,讓秸稈循環生金,使廣大農民真正鼓起腰包,該鎮堅持走市場化運作的道路,一方面建立菌種廠,組建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及產品加工廠,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另一方面,加大養牛小區的引導和扶持力度,實現標準化養殖。農作物秸稈、食用菌、養牛業,形成了完整的經濟循環模式。據統計,這一循環型經濟模式共綜合利用5.855萬畝各類農作物所產秸稈,產生經濟效益近1.5億元。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