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秸稈找出路是治本之策
摘要:楊曉暉眼下,又到了夏收時節,秸稈禁燒不僅成為各級政府的重點工作,也成為群眾的頭等難事。燒吧,污染環境,破壞土壤,還會帶來很大的火災隱患;不燒,收集費時費力,還沒
楊曉暉
眼下,又到了夏收時節,秸稈禁燒不僅成為各級政府的重點工作,也成為群眾的頭等難事。燒吧,污染環境,破壞土壤,還會帶來很大的火災隱患;不燒,收集費時費力,還沒地方放,小小秸稈竟成了大難題。
據統計,我市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在1700萬畝左右,每年秸稈有600萬噸,除去一小部分被綜合利用外,還有80%以上的秸稈無出路。能否給多余的秸稈找個好出路呢?
市農業專家介紹,秸稈中含有一定的氮、磷、鉀,是不可替代的土壤營養劑。還田一畝農作物秸稈,相當于畝施25公斤復合肥,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我市農民節約上億元資金。不僅如此,秸稈還田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空隙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狀,防止土壤板結。當然,秸稈還田的前提是做好宣傳引導,鼓勵群眾購買、使用秸稈還田機械。
利用我市養殖和食用菌種植優勢,我們還可大力發展秸稈養牛和食用菌栽培。拿食用菌栽培來說,建一座2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一年可轉化70畝的小麥秸稈。
除此之外,秸稈的綜合利用途徑還很多,如造紙、發電、制板、制炭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一項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秸稈禁燒只有加以正確引導,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和相關企業的積極性,并從科技支撐、政策扶持和監管督察等方面“多管齊下”,讓農民真正嘗到甜頭,從“不得不燒”轉變為“舍不得燒”,才能走出這邊禁、那邊燒的怪圈。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