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京津冀地溝油泔水煉油流向餐桌
摘要: 調和油、色拉油、棕櫚油……充斥北京、河北、天津市場的一些油品,其背后可能都和泔水油、炸貨油、動物廢棄油脂緊密相連。 【黑色鏈條】 農用車從餐館收集泔水,運往泔水豬養殖戶
調和油、色拉油、棕櫚油……充斥北京、河北、天津市場的一些油品,其背后可能都和泔水油、炸貨油、動物廢棄油脂緊密相連。
【黑色鏈條】
農用車從餐館收集泔水,運往泔水豬養殖戶
養殖戶熬煮泔水,將“泔水油”打撈起來,以1000元每桶的價格賣給收購商。
收購商運送“泔水油”到“中轉站”。中轉商再將這些油銷往地下煉油“黑窩點”。
“黑窩點”用大鐵罐和鍋爐煉制“地溝油”,經過過濾器后,油變清澈后包裝成色拉油。
地溝油”流向食品加工企業、工地、糧油批發市場,甚至部分超市。
【來源】
泔水、廢油和豬肉邊角料
夜晚的北京城,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很多飯館門口或是飯店后門,一輛輛拉泔水的農用車以及在夜色中忙碌著的收泔水的人,他們動作熟練、安靜迅速,卻幾乎都沒有回收餐廚垃圾的相關資質。
“我們餐廳的泔水從開業那天起就有專人來收了,大廚給介紹的,每天晚上來拉一趟,一個月還交幾百塊費用,挺好,省心。”北京豐臺區一家餐廳老板說。
每一輛泔水車,都連接著泔水豬養殖戶。
在北京市六環路內外,環布著難以計數的泔水豬個體養殖戶,他們收購泔水,經過熬煮,將“泔水油”打撈起來,以每桶100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地溝油”收購商,剩下的菜渣和飯羹則用來喂豬。
記者走進北京郊區一家養豬場,幾百頭皮毛骯臟的肥豬擠在籠舍里,正在熬煮的兩米見方的泔水池,以及堆滿筷子、衛生紙、餐盒塑料袋、食物殘渣的垃圾堆,惡臭難擋。“泔水都得煮,否則油太多,豬吃了受不了。”豬場老板說。
養豬戶說,每隔一兩天會有人來挨家挨戶收泔水油,然后運往一些集中存放點,行內被稱為“中轉站”。
在位于北京南城的一家中轉站的院子里,擺滿了上百個污穢不堪的塑料桶。知情人說,現在煉“地溝油”的原料不再局限于泔水,反復烹炸后的廢油、屠宰場廢棄的豬肉邊角料、雞鴨脂肪等,只要能出油、能脫色,就能用來煉“食用油”。
隨后,這些油將被中轉商銷往地下煉油廠。
【加工】
大鐵罐、鍋爐和過濾器
在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存在的“地溝油”加工窩點,基本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生產規模驚人,日加工能力動輒以十噸計。
在天津一家“地溝油”加工廠,一名工廠工人透露,廠房內存有很多骯臟的泔水油,主要的煉油設備是大鐵罐和鍋爐,中間用管道連接,通過過濾器后,流出來的油就變清澈了,老板把它們包裝成色拉油。
在北京,一家地下灌裝廠的負責人被圈內人稱為“老大”,只要說出他的名字,立刻就會得到對方的禮遇。他的廠什么牌子的桶裝食用油都能做,而且都用廠家的真桶,有防偽,每天送往北京一些超市和商店,日產量10噸左右。他還經常到天津、河北,和供貨廠商聯絡感情,甚至帶隊參觀過江蘇的精煉廠,學習先進的提煉技術。
一位曾做過多年“地溝油”生意的知情人說,北京有數千人從事這一行當,各有分工,合作緊密,年產值幾個億。
【流向】
食品廠、批發市場和超市
記者發現,這些加工窩點、加工廠的“地溝油”主要以散油的方式流向了食品加工企業、工地、糧油批發市場,甚至流向了部分超市。這些地溝油加工廠一般不散賣,主要賣給食品廠或者建筑工地。
在河北一家“食用油脂有限公司”,老板告訴記者,一些知名食品加工企業也從他們公司購油,這家工廠生產證明齊全,“只要找人,什么證都能辦下來。”
糧油批發市場是“地溝油”的另外一個重要去向。知情人告訴記者,加工窩點把油用油罐車運到批發市場后,批發市場的商戶再把油分裝到一個個幾十斤裝的白色汽油桶里。這些散裝油桶一般沒有任何標志。
在北京水屯批發市場,記者發現除了各種小包裝的品牌食用油外,白色散裝油桶到處可見,無法鑒別。
令人憂心的是,除散裝油渠道外,品級較高的油以更為正規的面目流向市場。記者在暗訪一家“地溝油”加工黑窩點時看到了許多碼放整齊、包裝正規的“大豆調和油”。
在河北你放心,什么事咱都能擺平。這么多年了,咱也不怕查。
河北南和縣的一家“地溝油”生產窩點負責人
目前,北京的餐廚垃圾處理還處于一個無序的狀態,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收集、運輸、處理體系。對違規清運單位的處罰權在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
沒有對餐廚垃圾違規排放的執法權,近年來也沒有相關執法記錄。
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
我們只負責進入商場、超市、批發農貿市場等區域的食用油檢查,一般通過索票、索據的檢查辦法,至于賣的是不是“地溝油”需由質檢部門判斷。
北京市工商局
我們基本依靠市民投訴、舉報以及各區縣和街道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員的產品抽檢發現問題。近兩年來,質監局未收到過“地溝油”的相關投訴。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疑問
“地溝油”能通過質檢?!
此前一些權威人士告訴記者,降低“地溝油”的酸價成本太高,根本不合算,還不如買好油,所以“地溝油”上餐桌的事屬于以訛傳訛。然而,記者發現,不論是河北還是天津的“地溝油”加工廠,最不當難事的就是“降酸價”。知情人說,用碳酸氫鈣去除雜質,用堿中和酸性,出來的油比茶水還要清亮。
記者在河北、天津的多家工廠取得了“地溝油”樣品。從外觀看,其中一些油顏色黃白,透明清亮,和真的色拉油沒什么兩樣。一家工廠負責人稱,他們的油,水雜不超過3,酸價在6以內,很多工廠都來買,“只要不進實驗室,絕對看不出來是什么油”。
記者將獲得的樣油送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檢驗。
送去時,其中一瓶油樣顏色灰黃,打開后的怪味讓監測人員的臉迅速別向一邊:“這明顯不是油,這什么東西!”監測人員堅持拒絕收下“怪油”,但另外兩瓶樣油的檢測結果竟然符合食用植物油和食用動物油的一般指標要求。比如天津精煉廠的油樣酸價在2.1,雖然比其自稱的高,但也在食用植物油的酸價標準3以內。
中國糧油協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檢測“地溝油”的有效辦法。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京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