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如何才不上演春節“空城計”
摘要: □劉晶瑤 隨著馬年春節的臨近,包括北上廣在內的一線城市,正一點點從喧囂模式,調整到靜音模式。從網友們曬出的照片中,可見道路空曠,地鐵冷清,商戶們大多歇業,平日里喧囂擁堵的城市,一下變得空寂
□劉晶瑤
隨著馬年春節的臨近,包括北上廣在內的一線城市,正一點點從喧囂模式,調整到靜音模式。從網友們曬出的照片中,可見道路空曠,地鐵冷清,商戶們大多歇業,平日里喧囂擁堵的城市,一下變得空寂清靜,這些大城市似乎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
每年春節時,一線城市紛紛上演的“空城計”,更像是一年一度的啟示錄。
以北京為例,據2013年的統計數據,預計節前離京人數有望達900多萬,相當于官方統計北京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近一半。而再看看平時的統計數據,按照目前北京市執行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北京市2020年適宜人口規模為1800萬人,而截至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114.8萬人。這意味著北京提前7年達到了未來的環境資源承載極限。
除掉春節過年的7天,一線城市人口過快增長、環境污染、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等各種“城市病”似乎始終是擺脫不了的頑疾。人們搶著、擠著進入一線城市,背后的根源還在于城市資源配置上的巨大差異。一線城市鑒于優勢城市的地位,“近水樓臺先得月”地獲得了許多國家政策層面上的支持。
一線城市春節期間不斷上演的“空城計”,則讓人們意識到,雖然鑒于優質資源的吸引,中心城市流失人才現象嚴重,但故土難舍的情結,會讓人們在不需要就業、入學等硬性條件配套的時候,鋼筋水凝土的都市森林會讓人毅然決然地用腳投票,選擇回到故鄉,去過一個有人情味、有鄉土氣息的、記憶中的春節。
這不禁讓人暢想,如果每一座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都有足以吸納人才的吸引力,城市間的發展日漸均衡,而不是一線城市幾家獨大,是否意味著人們的鄉愁,不必非得留到春節時才有時間緬懷,留到搶春運火車票時才有時間紀念?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講話中提到,“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合理調節各類城市人口規模,提高中小城市對人口的吸引能力,始終節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而要想讓一線城市不再上演春節“空城計”,每年春運不再變成全人類最大規模的遷徙,這背后離不開對于中小城市的建設,給每座城市賦予平等獲取資源的機會,讓人口流動更為合理,那更多人就不必每逢春節懷鄉愁了。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