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發新基金有“虛火”
摘要: 趙學毅每逢年底,公募基金行業總會掀起一輪新產品發行潮,今年也不例外,只是基金公司今年搶發新產品搶來的更多是“無奈”。有這樣一組數據:今年以來成立及獲批的新基金515只,為歷年之最;平均首發
趙學毅
每逢年底,公募基金行業總會掀起一輪新產品發行潮,今年也不例外,只是基金公司今年搶發新產品搶來的更多是“無奈”。
有這樣一組數據:今年以來成立及獲批的新基金515只,為歷年之最;平均首發規模15.39億元,僅高于2011年,與去年相比下降了36%;今年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目前資產規模較首發規模縮水28%,且八成次新基金“瘦身”。
不難看出,基金業今年燒起來的這把火有點“虛”,“柴火不足”旺不起來。而“柴火不足”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掣肘著基金行業發展的同質化競爭問題仍未改變,近兩個月產品創新動力更有消退之勢;二是銀行等傳統銷售渠道擁擠不堪,導致渠道議價能力大幅度提升,發行成本高企已經讓基金公司壓力很大,新基金市場依然繼續著“拆東墻補西墻”的戲碼。
明知道搶發新基金注定換來“無奈”,基金公司仍舊樂此不疲。僅11月25日當天就有12只基金同時開售,至此,擁擠的發行渠道上已經有51只新基金同臺競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作為證券市場第一大主力投資機構的基金公司肯定有自己的小算盤。
12月是年度重要時間點,資金必然偏緊,基金公司都希望在12月中旬以前將基金銷售完畢,因此在11月初至12月初就形成新基金發行的“旺季”。當然,今年的搶發潮還存在客觀原因,如證監會對普通基金實施快速審核政策,審核期大為縮短,基金公司發行新產品如魚得水。
鑒于此,公募基金行業要想走出困境,應當雙管齊下,主動從新基金發行的惡性競爭中擺脫出來:
一是在產品設計上、營銷上不斷推陳出新,挖掘更適合投資者需求的產品。基金公司牌照放開之后,基金業缺少的不是新產品,而是創新產品。產品有特色才可能有市場,同質化產品競相發行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在互聯網金融浪潮中,基金公司不妨將產品與渠道進行聯動創新,減輕對傳統渠道的依賴,增加發展的話語權。
二是借發行新產品沖規模,還不如重視持續營銷,將更多的資源注重于提高基金產品的質量,用出色的業績留住客戶、用一流的服務贏得口碑,自然也能給董事會一個交代。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