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金融體制改革述評
摘要: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十八大以來金融體制改革述評新華社記者 王 宇就在十天前,我國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首次通過網絡向公眾公布。該利率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邁出重要一步。種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
——十八大以來金融體制改革述評
新華社記者 王 宇
就在十天前,我國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首次通過網絡向公眾公布。該利率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邁出重要一步。種種跡象表明,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改革明顯提速,市場化脈絡日漸清晰。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金融業改革行至快車道
黨的十八大后,一系列對中國金融市場影響深遠的改革舉措正不斷推出。
……
“改革一個接著一個,我國金融領域的改革步伐明顯加快。這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是對十八大改革部署的貫徹和落實。”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認為。
“市場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關鍵詞
對近期諸多金融改革舉措進行梳理可以發現,盡管這些改革分屬不同領域,但其背后均有著共同的指向,“市場化”成為改革的關鍵詞。
專家認為,無論是貸款利率管制的取消,抑或是重啟國債期貨交易,還是打破壟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種種改革舉措均指向市場化方向,意在讓市場更好地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加大,以及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擴延都表明,傳統的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未來唯有依靠市場化改革,方能激發中國經濟活力。”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只有堅持市場化導向的改革,進一步釋放金融體系活力,才能有效分散金融風險,并為實體經濟轉型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事實上,回顧改革開放35年歷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場化改革。
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規劃明確闡釋:調整金融結構,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明顯進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實現;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這一改革框架,凸顯出當前我國金融改革市場化的取向。
更多改革舉措值得期待
在當前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更多金融領域的改革值得期待。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日前公布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三大任務: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開展貸款基礎利率報價工作;推進同業存單發行與交易。如今,前兩項工作已經完成,隨著同業存單發行工作緊鑼密鼓的準備,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驚險一跳,未來存款利率管制的放開,備受市場期待。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或將進一步開閘。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國家層面提出要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還是一些民營企業紛紛申請籌辦民營銀行,種種跡象表明,社會強烈呼喚的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方面,將有重大突破。
此外,加快資本市場發展,擴大直接融資比例,也將成為下一步及金融體制改革的看點。
“如果說上一輪金融改革主要致力于改革微觀金融機構,新一輪金融改革的重點則應逐步轉移到構建制度、完善市場、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上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