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來賀的“兩件事”
摘要: 朱夏炎“我一生就干了兩件事,把群眾帶到富路上,把群眾帶到正路上。”這是史來賀在村支書任上的自我總結。簡單樸實的一句話,概括了他50年的風雨歷程,50年的道路自信。 劉莊,一個資源貧瘠的平原小
朱夏炎
“我一生就干了兩件事,把群眾帶到富路上,把群眾帶到正路上。”這是史來賀在村支書任上的自我總結。簡單樸實的一句話,概括了他50年的風雨歷程,50年的道路自信。
劉莊,一個資源貧瘠的平原小村,能在歲月的長河中引領時代風流,關鍵在于村支書史來賀有主見,有風骨,一心一意依靠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處處維護純潔黨風和營造文明村風,不論順風逆水,不論激流險灘,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時刻踐行黨的宗旨,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史詩。
“老史咋總是能跟中央保持一致呢?對照對照,他做的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啊!” 老黨員們在劉莊退休人員黨支部會上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史來賀“兩件事”的精魂所在。
和史來賀的“兩件事”相比,一些人忙的是其他事兒:有的把個人升遷放在第一位,罔顧群眾利益,追求“盆景”政績;有的比闊氣、講排場,樓堂館所何其豪華,迎來送往何其熱鬧,觥籌交錯何其鋪張。
走富路,不走窮路、老路;走正路,不走歪路、邪路。史來賀的這“兩件事”,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可不容易。有的領導干部抓經濟頭頭是道、做得有聲有色,講政治卻是說起來清楚、做起來不清楚。一些地方經濟指標上去了,卻世風低落,百姓頗生怨言;一些黨員干部自己不行正義,卻感嘆群眾工作不好做;還有一些人,受西方錯誤思潮的影響,甚至對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產生了動搖……解析劉莊傳奇,感悟中國村魂,破解諸多現實困惑的途徑頓時變得清晰。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干部如果對人民沒有感情,群眾“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就不奇怪,因為,群眾吃肉,是終日辛勤勞動所得,并非誰的恩賜;群眾罵娘,罵的是有劣行劣跡之人,并非所有黨員干部。群眾是最講實際的,如果發展不能讓群眾得實惠,就算吹得天花亂墜也沒人信,群眾當然不會跟你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榜樣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佛,讓人敬而遠之;而是像鄰家大叔大嬸一樣平易親近,舉手投足之間就成為示范,催我們自省、自警、自勵,給我們見賢思齊的信心、決心、動力。對黨員干部而言,社會轉型期熱點多、焦點密、燃點低,人民群眾的很多利益訴求需要及時回應,很多新的社會難題需要破解。凝聚改革發展共識,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我們任重而道遠。史來賀的“兩件事”給我們的答案就是:忠實踐行黨的宗旨,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史來賀離開我們已經整整10年了,今天的劉莊,依然是全國聞名的富裕村、先進村,今天的繼任者仍然在堅持做這“兩件事”,走富路,走正路。史來賀的“兩怕”和“兩件事”,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劉莊這方天地,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要像史來賀那樣,沿著富路,沿著正路,奔向前方——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河南日報》9月29日“今日社評”)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