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為何總繞不開“送禮”話題
摘要: □黃 冠教師節前夕,北京、上海、重慶等地9所中小學向全國教師發出倡議:自覺抵制有償家教、請客送禮等庸俗風氣,鄙視并堅決杜絕索取學生或家長財物的行為。毫無疑問,此舉有引領社會風氣的意味。網絡上、電
□黃 冠
教師節前夕,北京、上海、重慶等地9所中小學向全國教師發出倡議:自覺抵制有償家教、請客送禮等庸俗風氣,鄙視并堅決杜絕索取學生或家長財物的行為。
毫無疑問,此舉有引領社會風氣的意味。網絡上、電視上、報紙上,關于教師節送禮,成了熱門話題,討論涉及家長的無奈、教師的“苦水”,甚至還有人要求取消教師節。
教師節的設立,本來與送禮毫無關系,而是為了倡導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其實,尊師重教原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在當下的教師節,學生、家長向老師送的東西,卻從賀卡、鮮花,發展到電影票、月餅、購物卡。這不得不令人反思:尊師重教為何淪落到如此“斤斤計較”?
年年教師節,年年說送禮。這能怪媒體沒有創意嗎?其實,媒體的報道,只是觀察社會的一個窗口。無論報道多與少、好與壞,媒體都沒有能力去直接解決任何問題。社會呈現的現象,媒體除了報道之外,實際上也時時處處表現著“無力感”。
做家長的,年年為教師節送禮糾結。這能怪家長自作自受嗎?中國經濟發展了,然而“中國是人情社會”的說法,似乎離我們每個人并沒有遠去。懷著“抬手不打笑臉人”的想法,向老師送禮,目的很單純,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好點兒。禮物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一過節,就想到送禮,這也無可厚非。
討論教師節送禮的話題,其實還有一個潛臺詞:在當前社會,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短缺。當“擇校費”屢禁不止、“異地高考”舉步維艱、“培訓班”如火如荼的時候,過節向老師送個禮,又算什么大事?當“請托之風”滲透各行各業、“特權做派”侵害公平正義、“中國式求人”無處不在的時候,過節向老師送個禮,又有什么大不了?
其實,作為教師,最渴望的是得到尊重,絕非節日收到禮物多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幾位令自己終生難忘的老師,曾經用無私的奉獻,辛勤地傳授知識、默默地播撒善良的種子。然而,許多人在畢業之后、在工作之后,很少想起自己的老師,關心老師的身體、收入和幸福。“被送禮”的老師,在觀看著功利的表演,也在體會著人間冷暖。
教師節,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無論是社會中堅還是草根,我們都需要懷著崇敬、懷著感恩、懷著真誠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我們的社會正在向“利好”方向發展,所有困擾我們的難題,都有解決的時候。教師節與送禮的話題,總會有“過時”的那一天。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