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輸液”治療誤區
摘要: 鄒冬梅 近日筆者從媒體報道中了解到,國人每年輸液超百億瓶,年人均8瓶,人均抗生素的使用是美國10倍。然而,人均8瓶的輸液究竟是多是少,筆者多方查找大量資料均顯示,國人目前這種輸液實屬過度,而過度輸液對
鄒冬梅
近日筆者從媒體報道中了解到,國人每年輸液超百億瓶,年人均8瓶,人均抗生素的使用是美國10倍。然而,人均8瓶的輸液究竟是多是少,筆者多方查找大量資料均顯示,國人目前這種輸液實屬過度,而過度輸液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以及過度輸液“輸掉”的免疫力和耐藥性鮮為人知。經過筆者反復研讀、查證有關資料、案例終于明白,我國目前醫院呈現的“吊瓶森林”輸液形勢,有醫院醫生及患者走入治療誤區之嫌。
“是藥三分毒”、“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曾是國人治療疾病的“法則”,人們似乎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目前我國年人均8瓶的輸液現狀似乎對此又是一個諷刺。難道所有的輸液治療都是治療國人身體疾患的真正需要嗎?筆者近日走進多家醫院發現,也許是季節交替正值疾病高發期,大小醫院、診所內,形容為“森林吊瓶”名副其實,老人、孩子,甚至看上去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輸液者不乏其人。仔細詢問,大都是感冒、發燒、拉肚子之類的常見病,看看吊瓶上的藥大都是抗病毒、抗生素及激素類的,患者每次都得掛上兩三瓶,輸液周期四五天較為普遍。
據專家介紹,平常人感冒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情況下,過度輸液有百害而無一益。以感冒為例,多數感冒屬于病毒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自愈,最好的辦法是適當休息、多喝水、補充維生素,或通過口服抗感冒藥物進行治療。所以,“吃藥不吃藥都是七天好”的說法應該是有其道理的。然而,現在多數感冒患者癥狀不是很重、更沒有高燒就進行輸液,一種說法是好得快,一種說法是醫生建議輸液防止慢性病發生。事實上,感冒不是很重的情況下就輸抗生素、激素,長此以往會形成耐藥性,大大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對肝腎造成的損害更是無法估量。如今不少年輕人年紀輕輕就出現腎功能衰竭有些就與此有關。另外,濫用輸液還會導致人體菌群失調及不良反應。因此,醫學專家近年來不斷呼吁:抵御耐藥性,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
造成國人過度輸液、濫用輸液原因很多。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小型醫院、診所的有些醫生說:“不輸液、聯合用藥咋有效益啊?”輸液確實是部分醫院特別是某些基層醫院的經濟效益增長點,但也反映出醫院輸液聯合用藥、以藥養醫的不良機制,醫院只從既得利益出發,不管患者需不需要總會建議或誤導患者說“輸液好得快”等,讓患者走進治療誤區。
此外,有些患者本身自以為是,主動提出要求輸液的也有,但無論如何醫生都應該正確引導患者,有責任向患者進行輸液風險解釋,更多地為患者身體著想。據報道,在西方國家,輸液一直是醫生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的“最后的給藥方式”。通常來說,只有急救患者、重病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才會采用注射和輸液這種開放人體靜脈風險較高的方式,常見病一般只是讓醫生開點藥就能解決問題的。
與國外相比,國人“過度輸液”的形勢著實令人擔憂。“過度輸液”不僅讓患者“輸掉”錢財,更“輸掉”保證身體健康的免疫力,產生耐藥性讓病更難治療,其危害是終生持續的。因此,無論醫療機構還是患者本身對輸液都要持嚴謹的態度,堅決抵制“只有輸液才能見效好得快”的治療誤區。
“是藥三分毒”、“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尤其不要輕易輸抗生素和激素,必須輸液時一定到正規醫院,避免“聯合用藥”、“以藥養醫”不良機制,醫生盡職、盡責、盡德,病人謹慎輸液走出治病誤區,讓“中國人均抗生素的使用是美國10倍”只是危言聳聽!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