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來賀為啥有“兩怕”
摘要: 本報刊發朱夏炎的評論文章 史來賀為啥有“兩怕”□朱夏炎人生在世,總會怕點什么。有的人怕沒錢怕沒權,蠅營狗茍惶惶無措;有的人怕神怕鬼,燒香磕頭傍“大師”;有的人怕吃苦怕吃虧,凡事
本報刊發朱夏炎的評論文章
史來賀為啥有“兩怕”
□朱夏炎
人生在世,總會怕點什么。
有的人怕沒錢怕沒權,蠅營狗茍惶惶無措;有的人怕神怕鬼,燒香磕頭傍“大師”;有的人怕吃苦怕吃虧,凡事都要打個“小九九”……
史來賀也有“兩怕”:一怕在群眾中孤立,二怕在群眾中孤獨。孤立是一種行為狀態,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總而言之,他生怕脫離群眾,因為群眾對他來說就是“水”和“空氣”,須臾不可或離——這是我們采寫長篇通訊《中國村魂》過程中最強烈的感受之一。
因為怕在群眾中孤立,史來賀一生樸素無華,不搞特殊,不戀權勢,不圖虛名,不謀私利,始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防個人威望造成“一言堂”,實行民主決策,只為群眾干實事、干好事;因為怕在群眾中孤獨,史來賀喜歡端著飯碗趕村街上的飯攤兒,與鄉親們蹲在一起邊吃邊聊;喜歡下班回家時坐在馬路牙子上,與男女老少圍在一起談笑風生。他曾因為被禁止接觸群眾而落淚,曾坦言“離開群眾最難受”。
怕,是擔心失去力量。史來賀離不開群眾,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安泰離不開大地。安泰從大地獲取力量,史來賀從人民群眾中獲取前進的動力。
為什么他的話劉莊群眾百聽不厭?因為他與群眾“零距離”,把自己完全放在老百姓中間,拉家常,接地氣,不空不假不虛不浮,一講就能講到人的心坎里。為什么他的情劉莊群眾念念不忘?因為他大公無私,“把全村父老鄉親的利益拴在肋巴骨上”,心里裝的是群眾,做事為的是群眾,發展惠及的也是群眾,一切從維護和發展劉莊群眾的利益出發,“為劉莊人民而活”,這是他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意義。群眾在他心里有多重,他在群眾心里自然就有多重。
怕,是因為愛得深沉。史來賀對群眾的大愛,出自生命的根柢,發自內心的情結,源自精神的信仰,從而貫穿于73年的人生歷程。他帶領劉莊群眾平田地、育棉花、辦企業、創藥廠、建新村……他對人民滿腔忠誠,為百姓飽嘗艱辛,始終是劉莊村民的“主心骨”,始終與群眾肝膽相照、魂魄相依。
“如果農民一直過不上幸福生活,那就是咱共產黨沒本事!”他念茲在茲的,從來都是群眾。睡覺前挨家挨戶“過電影”,誰家有困難都拉一把,堅持走依靠集體經濟、農民共同富裕之路;他操心劉莊發展,常常燈下“靜夜思”,這一步咋走,下一步咋辦,審時度勢,洞幽燭微,為集體利益嘔心瀝血。他在風浪中穩若磐石,始終踐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論是應對時代風云的變幻,還是面對發展機遇的抉擇,他就像劉莊的“定海神針”一樣,保持清醒,掌握分寸,以歷久彌堅的群眾情結,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純粹和忠誠。
一個“怕”字,包含對人民的敬畏,對真理的敬畏。為了人民群眾,公而忘私,方取大義;鞠躬盡瘁,遂成大業;理想不滅,乃行大道。史來賀的一生,做的是群眾工作,走的是群眾路線,謀的是群眾利益。他的“兩怕”,映襯著共產黨員孜孜以求的目標;他的大愛,樹立了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相連的標桿。
今天的劉莊,經歷著從土草房到別墅群、從赤貧荒野到田園都市的滄桑巨變。一位共產黨員的“怕”與愛,穿越歷史時空,綻放恒久的光芒。
史來賀的“兩件事”
□朱夏炎
“我一生就干了兩件事,把群眾帶到富路上,把群眾帶到正路上。”這是史來賀在村支書任上的自我總結。簡單樸實的一句話,概括了他50年的風雨歷程,50年的道路自信。
劉莊,一個資源貧瘠的平原小村,能在歲月的長河中引領時代風流,關鍵在于村支書史來賀有主見,有風骨,一心一意依靠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處處維護純潔黨風和營造文明村風,不論順風逆水,不論激流險灘,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時刻踐行黨的宗旨,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史詩。
“老史咋總是能跟中央保持一致呢?對照對照,他做的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啊!” 老黨員們在劉莊退休人員黨支部會上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史來賀“兩件事”的精魂所在。
和史來賀的“兩件事”相比,一些人忙的是其他事兒:有的把個人升遷放在第一位,罔顧群眾利益,追求“盆景”政績;有的比闊氣、講排場,樓堂館所何其豪華,迎來送往何其熱鬧,觥籌交錯何其鋪張。
走富路,不走窮路、老路;走正路,不走歪路、邪路。史來賀的這“兩件事”,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可不容易。有的領導干部抓經濟頭頭是道、做得有聲有色,講政治卻是說起來清楚、做起來不清楚。一些地方經濟指標上去了,卻世風低落,百姓頗生怨言;一些黨員干部自己不行正義,卻感嘆群眾工作不好做;還有一些人,受西方錯誤思潮的影響,甚至對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產生了動搖……解析劉莊傳奇,感悟中國村魂,破解諸多現實困惑的途徑頓時變得清晰。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干部如果對人民沒有感情,群眾“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就不奇怪,因為,群眾吃肉,是終日辛勤勞動所得,并非誰的恩賜;群眾罵娘,罵的是有劣行劣跡之人,并非所有黨員干部。群眾是最講實際的,如果發展不能讓群眾得實惠,就算吹得天花亂墜也沒人信,群眾當然不會跟你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榜樣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佛,讓人敬而遠之;而是像鄰家大叔大嬸一樣平易親近,舉手投足之間就成為示范,催我們自省、自警、自勵,給我們見賢思齊的信心、決心、動力。對黨員干部而言,社會轉型期熱點多、焦點密、燃點低,人民群眾的很多利益訴求需要及時回應,很多新的社會難題需要破解。凝聚改革發展共識,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我們任重而道遠。史來賀的“兩件事”給我們的答案就是:忠實踐行黨的宗旨,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史來賀離開我們已經整整10年了,今天的劉莊,依然是全國聞名的富裕村、先進村,今天的繼任者仍然在堅持做這“兩件事”,走富路,走正路。史來賀的“兩怕”和“兩件事”,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劉莊這方天地,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要像史來賀那樣,沿著富路,沿著正路,奔向前方——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