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家里家外都一樣
摘要: 郝薇薇 近年來,關于國人出境游陋習的新聞屢見不鮮。不過,當看到近日網上流傳的一組國人在法國盧浮宮水池里泡腳的照片時,很多人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無語”與“汗顏”。 對于國人
郝薇薇
近年來,關于國人出境游陋習的新聞屢見不鮮。不過,當看到近日網上流傳的一組國人在法國盧浮宮水池里泡腳的照片時,很多人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無語”與“汗顏”。
對于國人出境游的諸種不文明行為,早有反思,其中一個公認的看法是要入鄉隨俗,不能讓“外泄”的陋習影響國人在世界人民心中的美好形象。
問題是,難道我們只要陋習不外泄,顧好“面子”,卻不顧“里子”嗎?大批游客不久前在杭州西湖集體洗腳的壯觀場景仍歷歷在目,為何反對聲反而不強?周遭時常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排隊加塞,大聲喧嘩,亂扔垃圾,地鐵站里一哄而上搶座,汽車橫沖直撞從老人小孩身旁呼嘯而過……
這些都無關國際形象,卻是一面鏡子,照得出一個人的品格與修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道德風尚與文明水平。為什么我們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熟視無睹,只有出了國門才覺得傷了“面子”?
其實,中國游客在境外出現這樣或那樣不文明行為,是現階段我國公民整體文明素質水平的具體體現。如今,每年中國出境游游客達數千萬人次。如果我們不在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上下功夫,做到文明禮儀表里如一,家里家外都一樣,國人的種種陋習總會找到這樣那樣的外泄渠道。一句話,“里子”應該比“面子”更重要。
作為禮儀之邦,需要的不單是規則,更要由內而生的自覺力量。借用社會學家費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覺”理論,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只有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文化的精髓與優秀傳統,并以之界定自己,才是“文化自覺”。
費老認為,中國文化的本質大體是從中國人歷來講究的“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發展而來。顯而易見,國人的種種陋習和某些道德滑坡現象與上述文化傳統背道而馳。
所以說,文明禮儀,不是“面子”問題那么簡單,它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更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成長與未來。文明禮儀,須先從“里子”做起。 (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