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魚蝦的命運想到的
摘要: 胡殿文“人文”是什么?按教科書的解釋,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人文”就是以人為本的一種自警自省意識,尊重生命,敬畏生靈,就是一種以人
胡殿文
“人文”是什么?按教科書的解釋,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人文”就是以人為本的一種自警自省意識,尊重生命,敬畏生靈,就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文化現象,人文精神也是指人與自然的和睦相處。由此,筆者想到了一個故事。
一位在澳大利亞謀事的青年人,應在澳生活多年的同胞之邀,去悉尼近海捕撈魚蝦。因是業余水平,每撒一網都得費好大勁兒,但所幸總有收獲。可每次把網拉上來,那位同胞卻要一翻挑揀,然后將剩余的大部分魚蝦扔回大海。青年人不解地問,好不容易撈上來,為啥又扔回去?那位同胞回答:“在澳大利亞,每個去海里捕撈魚蝦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國家法規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青年人說:“遠在公海,誰來管你啊?”那位同胞笑道:“在這里,一切都靠自覺,不是什么都非得要別人來提醒、來監督。”
這則故事告訴人們“人文”并不深奧,它就是“文化”,就是我們常說的素質,一種無須耳提面命的自覺,一種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人文”并不玄乎,是自警、自悟和自醒,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心理定式,是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自我約束力,這種約束力成于天然,外化于行、內化于心。作家龍應臺說過,在一個文化深厚的社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茍且,因為不茍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這大概就是今天倡導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睦相處,協調平衡可持續的發展和進步吧!作家李北陵坦言:“‘人文’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做人的文化’,這種文化是品位、道德、智慧,是人文素養的折射,是文化積累的總和。”“人文”可以超越時空,產生不可比擬的力量。不過,這種力量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可能是辦的好事,也可能是辦的壞事。
“人文”到底是什么?筆者并不清楚,企望智者知者賜教。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需要自己去琢磨品味,它是一種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心靈深處的東西。比如,國人面對魚蝦的態度如何,中國小魚小蝦的命運是不是有那么幸運。有些事就是那么怪異,很容易說清楚的事情,往往不需說大家都去做;抽象的、說不清楚的,往往要反復說,但結果還是一頭霧水且無人去做,讓我們一起去思考吧!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