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之二
摘要: 讓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學習貫徹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之二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把我國十幾億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關鍵是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地方重農抓糧的積極性,讓種地有
讓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
——學習貫徹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之二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
把我國十幾億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關鍵是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地方重農抓糧的積極性,讓種地有奔頭、有利可圖,使農民愿意種地、用心種好地。這方面,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給出了明確答案,提出適應農業進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風險發展時期的客觀要求,進一步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辦法,加快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讓主產區財力逐步達到全國或全省平均水平。
要逐步理順農產品價格。農業效益好不好,首先看農產品價格。我們全面放開了農產品市場,但決不是一放了之。國家及時出臺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建立了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制度,通過吞吐調控防止市場大起大落,避免量增價跌、谷賤傷農,努力保持農產品市場價格穩步提高,并快于成本上升幅度。今年國家將按照生產成本加合理利潤的原則,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為農民種糧給出托底價、吃下定心丸。進一步完善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和生豬的市場調控機制,提高臨時收儲、價格調控的及時性、有效性,為重要農產品生產搭建能夠抵御市場風險的保護網。對城市低收入群體給予補助,減少農產品漲價對生活的影響。
要持續加大農業補貼力度。我國人多地少,農戶戶均經營規模只有七八畝地,要讓農產品有國際競爭力、農民有務農種糧積極性,光靠市場是不夠的,實行農業補貼并不斷加大補貼力度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農業補貼不斷增加,中央財政安排的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規模由2004年的140多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億元,對實現糧食生產“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至關重要。但我國農業補貼規模與發達國家比、與調動農民積極性的要求比還有很大差距。要綜合考慮國家財力增長、農業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要求,不斷增加農業補貼規模。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落實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政策,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新增補貼要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目的就是轉變“撒芝麻鹽”的補貼辦法,把補貼發到真正肯種地、能種地、會種地者手中,更好地發揮補貼對激勵糧食生產、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同時,加強對農業補貼發放的監督管理,完善補貼發放辦法,切實防止跑冒滴漏。
要不斷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辦法。農業比較效益低,稅收貢獻小,特別是全面免除農業稅后,地方政府搞農業沒有稅源,糧食大縣、財政窮縣的狀況更加突出。糧食大縣成為經濟落后的代名詞,這是一些地方不愿意重農抓糧的重要原因。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實行了主產區財政獎補政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讓主產區財力逐步達到全國或全省平均水平的要求,充分顯示了中央扶持主產區加快發展的決心,為建立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明確了努力方向。實現這一要求,必須在扶持主產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同時,著力提高其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增加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研究制定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獎勵政策,盡快把主產區的財力“短板”補上來。只有讓主產區在政績考核、財力分配上不吃虧,才能確保他們發展農業不走神、抓糧食生產不分心。(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