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溫暖貴在實
摘要: 王樹恒時至年終歲末,一年一度的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已如火如荼展開,各地各部門的黨政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將錢物送到特困戶、貧困戶、老黨員、老干部、烈軍屬、下崗職工、城市低保戶家中,噓寒問暖,解決了他
王樹恒
時至年終歲末,一年一度的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已如火如荼展開,各地各部門的黨政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將錢物送到特困戶、貧困戶、老黨員、老干部、烈軍屬、下崗職工、城市低保戶家中,噓寒問暖,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這對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言而喻,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濟困送溫暖工作,是落實幫扶政策、貫徹十八大精神和以人為本的生動體現。然而,在這種溫暖人心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盡人如意的地方,如有的單位領導到貧困戶家中放下幾百元錢或送去兩袋米、兩袋面、一壺油就算萬事大吉;有的為了減少麻煩,往往喜歡去一些能說會道、沒有牢騷怨氣且家境尚可的家庭,而不愿走訪患病,有怨氣、有情緒的特困戶或上訪戶家中;有的甚至為了擴大宣傳效果,且能多上鏡頭以達新聞效應,提前“物色”了慰問對象,設計了臺詞,帶上電視臺的記者,前呼后擁、車水馬龍到“物色”好的對象家中,把慰問金或慰問品一放,說上幾句臺詞,慰問就算結束了;有的專選沿街、順路交通便利的貧困戶慰問,而不愿到交通閉塞的貧困戶家中慰問,搞面子工程,有的即使到了貧困戶家中,也不去了解群眾的疾苦。如此現象,不一而足。
在筆者看來,各級領導干部要真正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送給群眾,增進黨和政府與群眾的感情,就應該在送溫暖之前,搞好調查,摸清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和所思、所想、所盼,使走訪慰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需要錢物的送錢物,需要掌握技術、法律法規的,就送去相關信息,也就是說既送錢、送物解決群眾近憂又送技術、送信息解決群眾遠慮。俗話說得好,給錢給物不如給技術,這就要求領導干部牢記八項規定,轉變作風,深入基層要掌握造成群眾貧困的癥結,實現“輸血”與“造血”的有機結合。不僅開展送溫暖、送資金,還要送技術、送致富信息,更要送給他們脫貧致富的好經驗、好辦法,引導他們走上發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保證走訪慰問取得實效。否則,只能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群眾的利益無小事,要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因地制宜,不斷明晰送溫暖的思路,變年終關懷為終年關懷,要防止走訪慰問走過場、圖形式,黨員干部要經常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在走訪慰問中要多與群眾聊聊家庭的情況,問問群眾在脫貧致富方面存在哪些困難,需要政府幫助些什么,同時把祝福的話、鼓勵的話帶給對方,把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走訪慰問更要持之一恒。少數領導干部服務意識不強,只是在過年、過節才到基層走訪慰問一次,造成年終時熱熱鬧鬧,年一過冷冷清清。結果使走訪慰問流于形式,而且會使群眾不滿意,影響領導干部的聲譽。
走訪慰問、送溫暖是落實十八大精神、保持黨和群眾密切聯系的重要途徑,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應把走訪慰問、送溫暖落到實處,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扶貧濟困送溫暖的工作水平,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每戶困難群眾的心坎上,才能把送溫暖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與群眾建立起水乳交融、唇齒相依的魚水之情。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