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入法更要入心
摘要: 鄒冬梅“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愿,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多年前的那個春節晚會,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響大江南北,感動無數父母與遠方游子。20
鄒冬梅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愿,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多年前的那個春節晚會,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響大江南北,感動無數父母與遠方游子。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由此入法,正式確立子女對父母的精神贍養是受法律監督的。
“常回家看看”入法,提醒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陪陪父母,在社會上營造關愛老人的良好風尚。當然,絕大多數人對父母是孝順有加的,但蕓蕓眾生中也難免有些子女,寧肯把閑暇時間浪費掉,也不去多看父母一眼、多陪父母一會兒。把“常回家看看”入法就是對那些“無暇”看望父母的子女的一種孝心督促。“常回家看看”入法,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既強調了倫理道德的正義性,又為司法實踐提供了參考依據。二者可謂是殊途同歸。因此說,包括用工單位在內的整個社會,都應該為這種要求的滿足提供更多便利。如今“常回家看看”入法合情合理,但愿通過法律的剛性約束,能喚醒所有的子女積極主動地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更好地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
“常回家看看”入法,更關鍵的是要融入天下子女的心間。出門在外的子女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或者網上視頻多聊聊,問候一聲、關愛一些,父母會倍感欣慰、倍感溫馨。俗話說“養兒防老”,但現如今養老養的不再只是物資,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關懷。許多老人為了兒女的親情看望,盼星星、盼月亮,高樓望斷,結果兒女還是“千盼萬盼還不見”,只能讓老人承受孤獨無助的人生悲涼。
面對“白頭老母遮門啼”,我們什么時候回家看望父母,多久回家一次,就看自己用不用心了。只要有心,就是在海角天涯也能朝發夕至,若是無意,近在咫尺也難得登門。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趁父母健在時“常回家看看”,別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成為你人生永久的遺憾。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之事。百善孝為先,作為子女,即便“腰纏萬貫”、即便“身居高官”、即便“事業騰達”,都沒理由忽視、冷落父母。
“不缺錢花,就是想讓孩子們常回來看看。”這是很多老人的心愿。作為兒女,一定把“常回家看看”記心間,隨時隨地別忘了父母渴盼的眼神。無論如何,即便淡去法律的約束,子女們也應該多回家看看父母,多同老人聊聊天、敘敘舊,融洽親情。公益短片有句話說得好,“別讓父母的愛,成為永遠的等待。”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