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個人信息“防火墻”
摘要: 李丹丹 前不久,央視曝光的網上購物遭遇個人信息被販賣的情況相信讓不少人看后心生憂慮。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過個人信息泄露被騷擾的經歷,購房之后裝修公司電話“緊跟其后”、生完孩子之后
李丹丹
前不久,央視曝光的網上購物遭遇個人信息被販賣的情況相信讓不少人看后心生憂慮。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過個人信息泄露被騷擾的經歷,購房之后裝修公司電話“緊跟其后”、生完孩子之后立馬被各種母嬰服務機構盯上……面對泛濫的各種廣告電話、垃圾短信,在痛斥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究竟誰動了我們的個人信息,讓我們變成‘透明人’?”
信息時代,個人隱私被侵犯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隱憂與困擾。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很多,從個人方面來說,個人信息的泄露與一些人保護意識不強有直接關系。比如,在接受了陌生人的問卷調查后,在對方的要求下,隨意就留下了姓名、電話、職業、工作單位等信息;在辦理消費會員卡時,不假思索地填寫真實詳盡的個人信息,這些有意無意間被泄露出去的個人信息,很有可能因為商家的管理不善或者惡意泄露而被盜用。從行業方面來說,很多行業的工作人員有機會接觸、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雖然行業內部出臺有關于客戶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定,但由于部分從業人員法律意識不強,企業管理不到位等情況,使得這些規定形同虛設,一些人把掌握的個人信息私下拿來叫賣,以此坐地生財。
要維護個人信息安全,就要斬斷其背后存在的灰色利益鏈,從源頭上鏟除導致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根源,這就需要國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嚴格行業監管;相關行業要依法管理好所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嚴防外泄;公眾要增強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在填寫個人信息時可以主動提出保密請求。只有在制度約束、行業自律和公民自我保護的多方努力下,才能讓個人信息的“防火墻”更加牢固,進而構建更加安全、健康的信息環境,“個人信息安全”才不是一句空話。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