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浪潮”背后的社會養老之問
摘要: 李丹丹前不久,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發布消息稱,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未來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進入快速增長期。按照聯合國標準,60歲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達到10%,或者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李丹丹
前不久,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發布消息稱,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未來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進入快速增長期。按照聯合國標準,60歲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達到10%,或者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一個國家或地區就成為老齡化社會。“銀發浪潮”的來襲釋放了強烈的信號——我們正在步入老齡化的社會。
社會老齡化步伐加快,高齡老人越來越多,帶來空巢老人的心理慰藉、失能老人的生活照顧、社會化養老機構的短缺、社保資金潛在的缺口以及“失獨”家庭養老等問題,向我們提出“晚年何處安放”的社會之問。面對“銀發浪潮”的到來,“未富先老”的中國如何有效應對,事關發展和穩定大局,需要政府、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人口老齡化帶來更為迫切的養老需求,也讓“去哪里養老、如何養老”成為更加緊迫的社會問題。然而,與迫切需求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養老服務相對滯后的現狀。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城鄉養老機構發展到4.18萬個,養老床位365萬張。但平均下來,每50個老人擁有不到一張床。公辦養老機構處于“一床難求”的供不應求狀態。與此同時,我國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約有3300萬,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備養老護理員,需要1000多萬名,而目前從業人員不足百萬,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缺乏、專業化程度低也在影響著養老服務水平。
應對急速到來的老齡化問題,需要轉變養老觀念。一直以來,子孫滿堂,兒女孝順,是中國人最理想的養老狀態,“養兒防老”構成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這一觀念下,很多老人有居家養老的意愿,選擇養老院等機構養老的并不多。然而,隨著社會流動加劇,家庭越來越空巢化,老人與子女分居的情況增多,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正在日漸減弱。民政部的調查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單身。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無人照顧,情感慰藉更是無從談起。要探索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相結合的多元養老服務模式,首先要轉變傳統養老觀念。
應對急速到來的老齡化問題,要補齊服務“短板”。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破解養老難題,既需要國家加大資金支持,努力實現城鄉養老保險全覆蓋,也需要加快制度建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合力配置資源,完善人性化的服務細節,實現“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愛。
面對“銀發浪潮”的到來,我們的養老事業顯然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積極回應,善待老人、孝敬老人,讓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安享晚年,是政府和全社會的責任,需要我們付出更加堅實的努力。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