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公平”順民意得民心
摘要: 新華社記者 熊爭艷 吳 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這是對當前人民
新華社記者 熊爭艷 吳 晶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這是對當前人民群眾新期待的有力回應,順民意、得民心。
公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社會財富越增加,公平越重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追求目標,“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等重要論述,體現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六大以來,從“種田不交稅、上學不交費”到義務教育全免費,從編織世界最大社保網到啟動新一輪醫改、教改,人民群眾感受著黨和政府推進社會公平的實實在在的舉措。
毋庸諱言,我國經濟社會“雙轉型”時期的利益多元、訴求多元變化,給促進社會公平帶來了諸多難題。正視這些問題,及時作出“頂層設計”,提出解決方案,彰顯了我們黨深化改革、維護社會公平的決心。
實現“三個公平”,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沒有發展做基礎,公平就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以平穩健康的發展作基礎,社會公平才有實現的堅實基礎。
實現“三個公平”,必須大力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法律體現最大的民意。嚴格依法辦事,人民群眾的權利才有可能得到充分保障。任何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實現“三個公平”,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沒有約束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損害社會公平。充分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權力所到之處都向人民公開、讓人民監督,才能有效減少權力濫用。
執政黨的理念,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公平”新概念,是我們黨向人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必將帶動全社會自我革新,使公平正義像陽光一樣溫暖人心。 (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