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摘要: 李中海不久前,筆者與朋友的正在上中學的兒子聊天,談及如何勤奮學習時,向他講述了筆者中學時代在如何艱苦的條件下怎樣刻苦學習的經歷,現在的孩子不能理解當時的求學條件,但是,我問他能否把大部分的心思全
李中海
不久前,筆者與朋友的正在上中學的兒子聊天,談及如何勤奮學習時,向他講述了筆者中學時代在如何艱苦的條件下怎樣刻苦學習的經歷,現在的孩子不能理解當時的求學條件,但是,我問他能否把大部分的心思全部撲在學習上、自己能夠辦到的事情不能讓家長代勞、利用假期勤工儉學等,這個孩子不由自主地說,現在他周圍的學生都做不到,也吃不了那個苦。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說過,想成為幸福的人,首先就要學會吃苦。那么我們也可以說,想成為一個堅強的人,首先要學會的也是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不能吃苦的人,面對困難的第一選擇就是逃避和投降,很難想象他會勇敢地去面對坎坷。
其實,孩子不愿吃苦,拒絕吃苦,并非是孩子的過錯,而是父母沒有重視從小培養孩子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的結果。現在,我們不少做父母的把孩子看做是未來的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寧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讓孩子受一丁點兒累。于是,孩子從小便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缺少自立性和吃苦精神。
能吃苦才會成為幸福和堅強的人。挫折教育,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這方面,日本人非常重視,也非常普及。每到冬天,很多日本父母就讓幼兒赤身裸體地在風雪中摸爬滾打。天寒地凍,北風怒吼,不少幼兒嘴唇凍得發紫,渾身發抖,父母們在一旁卻置之不理。
對我們來說,其實也沒必要這么折騰,畢竟孩子的承受力有限。讓孩子吃苦的挫折教育,只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第一,對孩子不要太溺愛,有意地讓他吃點苦,受點折騰。第二,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給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務,孩子能做的,父母絕不要包辦代替。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