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品還須有效監管
摘要: 周繁真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今天,有機食品無論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是對食品安全的保障,都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可是,這些身價不菲的有機食品真的名副其實嗎?事實并非如此。
周繁真
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今天,有機食品無論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是對食品安全的保障,都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可是,這些身價不菲的有機食品真的名副其實嗎?
事實并非如此。據報道,在山東、廣西等地,食品隨意標注“有機”、花錢購買認證、張貼假冒認證等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售價不菲的有機食品,只是披著“有機”外衣的冒牌貨。從報道來看,有些有機食品已經變成了“不管你‘有機’還是‘無機’,只要交錢,就可以被審批,就可以被認證”,這種有機食品其實就是“有錢即有機”。可見,被人們寄予厚望的有機食品中,“李鬼”非常多。
中國的認證農產品分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三大類,有機食品處于這一“金字塔”的頂端,最具代表性。在生產過程中,有機食品禁止使用一切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產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價格一般要比同類普通食品高出許多,但價格昂貴、包裝精美的各種認證食品并沒有成為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假有機食品猖獗的主要原因,一是商家利欲熏心,抓住人們急于改善食品質量的心理訴求,玩概念,貼上“有機”的標簽就能賣上好價錢;二是有的認證機構認錢不認證,充當了為虎作倀的丑角;三是監管缺失。
不可否認,通過認證,可以讓食品憑證獲得較高的價格,對商家形成激勵,從而促進有機食品的生產,也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花高價錢買的有機食品,如果只是一個徒有其名的包裝,根本達不到嚴格的“有機”標準,不僅是對消費者的欺詐,而且對有機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更是巨大的障礙。如此的認證亂象,也暴露了食品認證管理的混亂以及造假商家喪失誠信原則和社會責任意識等問題。
對此,筆者認為,必須建立相關的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認證本身不變成商品。否則,受害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有行業形象和國家的食品安全形象。
可以預期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有機食品飛入尋常百姓家。為了讓人們吃上貨真價實的有機食品,在健全制度的同時,還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對有機食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等環節都應無縫監管,對那些唯利是圖的認證機構要好好“認證認證”,不合規或故意違規者應及時清理。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