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飆升何時了
摘要: □ 史 平 住房是每個人都必需的消費商品,唐朝大詩人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就足以說明居住的重要性。 近期翻開各大報紙,打開電視或收音機,隨處可以看到聽到感受到
□ 史 平
住房是每個人都必需的消費商品,唐朝大詩人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就足以說明居住的重要性。
近期翻開各大報紙,打開電視或收音機,隨處可以看到聽到感受到房價上漲的消息:據專業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北京二環內樓市整體步入每平方米3萬元的時代,四至五環區域高端社區房價勁漲,其中二環以內,二至三環區間開盤項目分別為30905元/平方米、28126元/平方米。目前,上海市區(外環以內)房價已達2.3萬元/平方米,已接近臺北目前2.53萬元/平方米的水平。其他城市房價也都不同程度地上漲。
房價上漲原因很多:一是需求增加。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新中國成立60年來,由于基礎差、底子薄等種種原因,經濟發展慢,社會財富少,人民群眾收入低。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我國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隨著國家房改政策的出臺和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住房的要求逐步提高,帶來了旺盛的需求。有的購房人看到房地產市場行情好,為了從中賺錢牟利,作為一種投資而買房,更加大了房產需求。眾所周知的溫州炒房團從溫州本地開始,到杭州到上海再到阿聯酋的迪拜,所到之處,房價大漲,真正需要購房居住的中低收入群體卻難以承受,好不容易積攢的錢抵不住房價上漲,到頭來還是無房一族,只好望房興嘆。
二是開發成本上漲。我國國情決定了國家的大政方針是改革發展,要發展就需要大量的資源,如土地、建材、能源等,由于需求量大,價格自然就上漲,加大了開發成本。如各大城市紛紛推出新的“地王”。地價的不斷上漲意味著開發成本上漲,開發商要賺錢,必將進一步抬高房價。
三是人們追漲的消費心理。人的消費心理一般是買漲賣跌,越是漲價的東西越有人買,因為大家都看好上漲的市場行情,存在想從中賺錢的心理預期。
房地產的繁榮發展既有利又有弊。
房地產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國家和地方財政作出了很大貢獻,帶動了建材、金融、運輸、飲食等多種相關行業的發展,推進了城市化進程,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據專業人士分析,在中國,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產業達到60個。房地產已成為中國經濟的直接“命脈”。2010年,內地房地產業能否保持穩定發展,將對中國經濟產生直接的影響。
隨著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也帶來了很多弊端。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房價過高,許多人不堪重負,超過承受能力,但因為居住需要,又不得不買,于是就貸款買房,等于被綁架,形象地說成為房奴!
其次,房地產占當地GDP比重較高,作為當地政府希望房地產業做大做強,不僅出政績,而且出形象。因此,政府不得不支持房地產業的發展,等于綁架了政府。
再次,有的房地產項目是靠抵押貸款建起的房屋,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屋有價無市,無法變現,就等于綁架了銀行。由此可見,消費者(社會)、政府、銀行都不希望房地產行業失去目前的利好形勢,于是造成眾人哄抬房價、政府積極支持、銀行給予貸款的局面。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實行住房制度以來,住房逐步推向市場,市場經濟要求商品房的價格是隨行就市,即根據供求關系確定價格。作為開發商制定價格時主要想越高越好,只要有市場,有買房者,完全不顧成本和購房者的承受能力。有的購房者看到當今的房價一漲再漲,而且擔心還會上漲,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東拼西湊,銀行貸款,千方百計購買房子,算是完成了一項較大的家庭工程。有的為了保值增值,投資買房,坐等升值。這些都促使房價節節攀升。
任何商品的價格增長是有一定限度的,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一樣,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上世紀日本的瘋狂,本世紀美國樓市的火暴,最終都演變成了災難性后果。
筆者認為,房屋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國家對房屋價格不能坐視不管,也要適當調控:一是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主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強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精神,加大普通住房開發力度,限制過大面積住房開發。大幅增加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開發面積,降低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租房和購買門檻,為青年人創造購買房屋的條件。同時,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退出機制,使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這一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稀缺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體現住房保障性政策的初衷。
二是適當控制房地產價格。相關部門要按照建房成本,加上適當的利潤,參考居民承受能力,適當控制房屋價格,不能放任自流,相互攀比,無限制上漲。如果政府適當控制房價,就可以減緩購房者的壓力,有利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是政府出臺政策,限制投機性、投資性購房。目前,許多買房者買了卻不住,有些小區超過70%以上無人居住。這樣就勢必形成有錢買房的購買房子不居住,真正有居住需求的卻買不起房的尷尬局面。政府可以加大二套住房空置稅征收力度,調整和限制購買二套和多套住房,減少需求,價格自然就會逐步降低。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