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園”里澆麥忙
摘要: 記者劉華山蘇凱2月4日,素有“市區后花園”美稱的驛城區胡廟鄉麥田里一片繁忙景象。該鄉葉莊村任莊村民組地頭的溝渠邊,10多臺三輪拖拉機、四輪拖拉機一字排開,柴油發動機轟鳴聲中,白花花的河水順著塑
記者劉華山蘇凱
2月4日,素有“市區后花園”美稱的驛城區胡廟鄉麥田里一片繁忙景象。該鄉葉莊村任莊村民組地頭的溝渠邊,10多臺三輪拖拉機、四輪拖拉機一字排開,柴油發動機轟鳴聲中,白花花的河水順著塑料管道噴涌而出,滋潤著任莊村民組麥田里有些枯黃的麥苗。弓著腰,看著河水一點點滲入麥苗根部,胡廟鄉黨委書記韓華清笑了。
這天一大早,韓華清就帶著鄉農業專家在全鄉16個行政村轉了一大圈,實地察看了抗旱澆麥的工作進度和效果。站在該鄉高莊村朱洼村民組地頭的路上,看到村民男女老少齊上陣,忙著往麥田里鋪設塑料管,韓華清趕緊上前給正在安裝噴灌機的村民幫忙發動拖拉機。這時候,高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新義拉著給困難戶購買的塑料管過來了。
“新義,你們村澆麥澆多少了,有啥困難不?”韓華清一邊幫楊新義給困難戶分配塑料管,一邊詢問高莊村抗旱澆麥情況。“韓書記你放心,凡是有水源的地方,俺都能保證發動群眾把麥田澆一遍,那些沒有水源的麥田,澆水有難度。”楊新義用手指著遠處的麥田,無奈地搖著頭說。
“沒有水源的問題我們要馬上解決,通知全鄉各村,凡是抗旱澆麥沒有水源的,每打一眼井政府補貼2000元,要立即打井挖掘水源,必須保證麥田應澆盡澆。”韓華清指著遠處抗旱澆麥沒有水源的地塊斬釘截鐵地說。
目前,全鄉共出動勞力2萬人次,抗旱設備600臺次,投入抗旱資金50余萬元,共澆麥1.4萬畝。
坑塘堰壩邊,大小機井旁,一臺臺柴油發動機在轟鳴著,一望無際的麥田里,一條條水龍在奔騰著。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