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縣培訓農村致富先鋒5000人
摘要: 本報訊 (通訊員 周 剛 王化遠)“紅薯種了之后就要加強管理,到秋季定能有好收成,一畝地的產量在1萬斤以上。”站在近百畝紅薯地頭,說起紅薯種植,正陽縣真陽鎮樂堂村農民葉啟營津津樂道。要說種紅
本報訊 (通訊員 周 剛 王化遠)“紅薯種了之后就要加強管理,到秋季定能有好收成,一畝地的產量在1萬斤以上。”站在近百畝紅薯地頭,說起紅薯種植,正陽縣真陽鎮樂堂村農民葉啟營津津樂道。
要說種紅薯能不能致富,葉啟營最有發言權,因為他在紅薯產業上“嚼”出了甜頭。1993年,葉啟營大膽嘗試,用引進的“868”變異株品種作母本,用“萬斤白”變異株品種作父本,開展紅薯雜交栽培試驗,歷經300多個日夜,終于培育出“梅營”系列新品種,并注冊了“梅營”牌商標,申請了技術專利,成為中國最早為紅薯注冊商標的人之一,目前已在全國建立2個萬畝示范基地、100個千畝示范基地,擁有4000多個科技示范戶,種植面積800多萬畝,比普通紅薯每年增收24億多元。他創辦了“梅營”新優良種研究繁育示范中心,經省科委審核定為河南省科技良種扶貧推廣基地。
被譽為“
如何把農村人才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起來?正陽縣因地制宜,出臺了《關于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建立了一支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農村人才隊伍。他們把鄉土人才作為資源開發的增長點,構建科學合理的機制,讓鄉土人才真正“香”起來。目前,該縣已培養鄉土人才4760人,其中省級鄉土拔尖人才3人、市級80人、縣級640人,先后帶動1萬余戶農民脫貧致富。該縣把凡是市場認可,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貢獻,能夠興業、創業的人都視為鄉土人才,并建立一系列靈活的機制,吸納、培養鄉土人才。建立暢通的人才流轉、引進機制,為鄉土人才提供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目前,該縣先后引進農業人才500余人。
正陽縣不僅建立機制用活鄉土人才,還不斷從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入手,加大經費投入,創新培訓形式,注重培訓效果,培養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并且有較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準的新型農民。近幾年,該縣累計投入資金100多萬元,舉辦各類培訓班、講座1300余場次,培訓農民5萬多人次。該縣在培養新型農民過程中注重更新觀念培訓,采取組織農民外出考察、舉辦培訓班等形式,讓農民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增強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敏感性。注重法律法規培訓。加大農村普法教育力度,讓農民做知法懂法、文明守法的好公民。注重技能知識培訓。通過“陽光工程”、“農民知識化工程”、“綠色證書培訓”、“農民夜校”等形式,重點向農民群眾傳授種養知識、文化知識、經營管理知識,把西瓜嫁接、林果栽培、家禽養殖、溫棚蔬菜管理等技術傳授給農民,盡量讓每個農民掌握2~3門實用致富技術。
如今,該縣知識型、創新型、現代型、技能型“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