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大王”的財富裂變
摘要: 正陽縣真陽鎮樂堂村農民葉啟營,人稱“紅薯大王”。從1998年開始,他先后培育出“梅營”系列紅薯新品種,注冊了“梅營”牌商標,申請了技術專利,目前在全國推廣“梅營”紅薯600萬畝,間接創造財富240億元以上…
記者 胡殿文 楊軍民
在2010年的日歷上,葉啟營又有了一些驕人的紀錄:
從“農洽會”到“農高會”——葉啟營繼續領跑紅薯育種
葉啟營已經連續12年參加在駐馬店舉行的全國“農洽會”,通過在家門口召開的盛會做平臺,推廣他的“梅營”紅薯。今年的“農洽會”是在6月底召開的,因為紅薯生產的時令因素,未能參會,他感到十分遺憾。
從龍頭到龍尾的裂變效應——“紅薯大王”靠育種撐起一個大產業
農以種為先,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農業生產的龍頭是種子,種子生產的龍頭是育種。 提起“紅薯大王”葉啟營,那可是全國紅薯育種界響當當的人物,他培育的“梅營”系列超級紅薯剛一亮相,就被世人關注,如今已經做成了一個大產業。
1993年,葉啟營把紅薯育種作為自己的科研目標,但引進的品種并不理想。1994年,他大膽試驗雜交育種,經過系統篩選而成一種最新品系,其性狀表現較好,被命名為“梅營一號”。此后,他又相繼培育出了“梅營二號至八號”紅薯新品種。如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呢?這是他想得最多的事。如何把“梅營”紅薯在全國推廣開來?他常常為此輾轉反側。1998年,葉啟營參加了在駐馬店召開的東西合作會。會議期間,他散發“梅營一號”宣傳冊4000多冊,提高了“梅營一號”在國內的知名度,與客商簽訂5萬多株的種苗合同。
1998年秋天,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大型最新專利與實用技術成果項目交易洽談會展覽室的展臺上,一株重達62.5公斤名叫“梅營一號”的紅薯,引起人們關注。“梅營一號”高產、高淀粉、高糖分,被評為全國“紅薯之王”,葉啟營因此獲得了新技術成果金獎。在2000年召開的河南省科技成果交易會上,“梅營一號”再獲金獎。靠參會展覽,葉啟營和他培育的“梅營”紅薯一天天紅了起來。
1996年,葉啟營創辦了正陽縣梅營新優紅薯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帶領廣大會員及薯農走科學種植致富的路子。到2008年底,合作社擁有科研基地485畝,資產160萬元,發展社員360人,戶均種植紅薯9畝,人均增收4800元。2010年,葉啟營的合作社把紅薯育種基地發展到520畝,春季供應薯苗1800萬株,按每株6分錢計算,毛收入100多萬元。秋季賣鮮薯500萬公斤,每公斤0.9元計算,毛收入450萬元。現在合作社存儲種薯100萬公斤,預計明年薯種可以賣到每公斤3.2元,這樣可以實現毛收入320萬元。我們坐在紅薯窖前和“紅薯大王”一起算起了紅薯賬,結果很樂觀。優質薯種是創新性產品,具有核心競爭力,正一天天釋放著“裂變效應”。 農業專家說:“有好品種,才有高產量、好品質。”“梅營一號”紅薯經大田示范種植,一般畝產4000公斤~7500公斤,示范田最高突破9000公斤。種一畝“梅營”紅薯,純收入在4000元到7500元,全國600萬畝“梅營”紅薯輻射帶動薯農增收在240億元以上。葉啟營和他的繁育基地,實行“公司+協會+農戶”的合作機制,讓協會成為企業的生產車間,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市場,延伸紅薯產業鏈。通過供應薯苗,回收薯種,推廣了優良品種,帶動了越來越多的農戶發家致富。“現在紅薯苗供不應求,俺要再擴大紅薯良種繁育規模,租用大片的土地用來育苗。”葉啟營說。
不僅如此,葉啟營紅薯種植基地引來了云南、廣西等地的紅薯種植戶前來參觀和預購種薯,通過這些客商搭橋,“梅營”紅薯已經種到了泰國、老撾、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從“梅營一號”到“紅薯世博園”——創業者靠行動成就夢想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1982年,由于家境貧寒,葉啟營放棄了參加高考的機會回家務農。為改變貧窮面貌,他經過商,干過運輸,但都以失敗告終,最慘的一次是1992年。
這一年,葉啟營和妻子武喜梅在推廣“豫薯5號”紅薯時,與160戶農民簽訂了薯種推廣協議書,由于天旱時間長,紅薯嚴重減產。夫妻倆含淚包賠了農戶12萬多元的損失。第二年,武喜梅從娘家借來1萬元現金,交給葉啟營做本,鼓勵他“東山再起”。這一年,葉啟營引進的紅薯,因受氣候因素影響,全爛在了地里,一下子又賠2萬多元。就在葉啟營灰心喪氣之時,武喜梅安慰他說:“咱還年輕,要有骨氣,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妻子的鼓勵增強了葉啟營的信心,他潛心攻讀育種專業知識,借來了測土儀器,對照各個紅薯品種特性,對當地的種植條件進行考查分析,建立了家庭科技檔案,為引進紅薯新品種試驗推廣提供科學依據。1994年,夫妻倆以“農珍868”變異開花品種作為母本,把當地“萬斤白”紅薯作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育成了紅薯新品種——“梅營一號”(取武喜梅、葉啟營名字的最后一字命名)。 1995年,葉啟營與中國農業大學聯手共建全縣第一家以紅薯專業戶為主的綠色作物研究所,建立了30畝“紅薯新品種示范園”。
2000年冬,葉啟營出資5萬元舉辦了全國紅薯大獎賽,以此推廣紅薯新品種。2009年,他又投資25萬元擴大紅薯良種繁育規模,帶出紅薯專業技術人員9人,品種由過去6種發展到現在30種,涉及泰國、美國、越南等7個國家的珍稀紅薯,這些洋紅薯的味道、形狀、顏色都別具一格:“新發”微甜、“短蔓”重甜、“雙季黃”超甜,“豫薯
編后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這是國際、國內育種界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讀懂這句話的人,最能懂得種子的力量,也最能讀懂科技進步給農業革命帶來的巨大變化。葉啟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近20年的紅薯育種推廣實驗中,他不畏艱辛,反復試驗,終于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了“梅營”紅薯系列新品種,并通過創辦繁育推廣基地的辦法,在全國推廣了600萬畝,并輻射東南亞國家。葉啟營是我市農業領域的帶頭人,是土秀才、田專家,他告訴人們,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他的執著,他的勤奮,值得學習和借鑒。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